【打卡以外】大学生义游柬埔寨建屋 难忘日摄影师建免费儿童医院

撰文: 曾雪雯
出版:更新:

近年,越来越多年轻人厌倦食买玩的旅游方式。于是,结合旅行与义工服务的旅行模式,如工作营(Work camp)、义游(VolTra)等日渐普及。有社企推出新旅游项目,结合游历与社区服务支援当地弱势群体,“义工深度游”到底是另类的消费名目,还是能推动社会改变的机会?

昨日(25日),香港社会创投基金旗下的台湾社企“以立国际服务”与“义游”公布推出新可持续旅行项目“Travel For Good”,结合游历与社区服务,包括与当地合力修复房屋、参观社会企业,尝试深入了解、体验当地风土文化。

台湾社企“以立国际服务”创办人陈圣凯指,Travel for good是希望对社区、环境与参加者都好。旅程中亦特意安排参加者到访当地高社会效益的社会企业或慈善团体。(曾雪雯摄)

大学生难忘 日摄影师建免费儿童医院 大学二年级生Owen,去年十月曾参与项目,曾到柬埔寨暹粒助当地人重建破落木屋。他忆述一行人两日拆掉破落木屋后,再以木、芭蕉叶、竹片、铁皮等材料为贫穷户主建成一个家。

不过,最让他印象最深刻的,却是到访日本裔摄影师井津建郎(Kenro Izu)创办的免费儿童医院。Owen指,当年摄影师的原意是到柬国拍摄吴哥窟,却在路上看到柬国爸爸揹著死去女儿不知如何是好。“柬埔寨经历红色高棉年代,国内知识份子基本上全部死晒,当地已经冇人可以提供相应质素的医疗服务畀当地人”。

Owen指,从随团文化领航员的解说中,学懂不少柬国历史。(曾雪雯摄)

摄影师回到日本后立志改变当地,从世界各地筹组了一支医疗团队赴柬埔寨暹粒。吴哥儿童医院于1999年在暹粒成立,为儿童提供免费医疗服务,亦培训当地医护人才。“就算系摄影师,只要佢想去改变当地,都可以做到好多嘢。”Owen说。

买义工旅行不如直接捐款?参与者:是合作伙伴而非捐赠者

随义工旅游方式兴起,有批评指与其花钱“购买”义工旅游体验,不如直接捐钱予有需要的在地机构。曾两度参与义游计划的Owen认为,义游有别于传统捐钱模式,两者关系是平等的伙伴,而非捐款者,“唔系高高在上咁帮。”他以建屋为例,他与当地人一起拆掉破落木屋后重建,“系了解当地人需要后,帮佢哋做佢哋想做嘅嘢。”他认为 ,从旅途中培养出同理心,对日后待人接物都有帮助。

义游联合创办人邓纬荣(左)希望培养旅行者对当地人的“同理心”。(SVHK提供图片)

寄望参加者把感动化成实际行动

柬埔寨小孩面对贫穷或失学或逃学赚钱, 在吴哥窟前簇拥多国旅客推销明信片、纪念品。游客手上的一蚊美金,付与不付,成了旅行者永恒的难题。义游联合创办人邓纬荣指柬埔寨经历赤柬洗礼后,不少壮年人被杀,幸存者生下更多小朋友,让柬埔寨成了“小孩之国”。面对这些旅途上的挣扎与反思,他希望参加者能把感受转化成实际行动,改变现况。他指,过往曾有港人游柬后,再返柬埔寨创立慈善团体“Plant for water”,以种植改善环境;也有人游尼泊尔时,遇上大地震后决定留在当地救灾。“旅行的意义”不单只是台湾歌手陈绮贞的歌曲,也是旅行者的人生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