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人.访】甘心做20年“笔友” 钢笔迷:睇笔迹已估到边支笔

撰文: 刘耀祥
出版:更新:

“只要睇个笔迹,已经可以估到用边支笔写!”以上并非笔迹专家的说话,而是出自钢笔收藏家卓志达(Simon)之口。在Simon的眼中,钢笔不单只是书写工具,更加是工艺的表现,“无论笔杆设计、笔尖造工,甚至用料,都可以各有特色。”20年的“笔友”,感情绝对深厚。

钢笔,又称墨水笔,其起源可追溯至“点墨”的羽毛笔。而要追寻Simon的“笔友之路”,就要回到20年前,“当年钢笔仍被视作书写工具,但今时今日书写的机会,比往日少好多,令钢笔逐渐变成收藏玩意。20年前,香港都好少有关钢笔资讯及买卖,最初玩钢笔时,主要靠上网去外国拍卖网站睇,当时上网速度只有56K,亦都无数码相,好多时只得文字介绍,就已经扑锤买,经常出现畀钱无货收的情况。”但Simon坚决不肯透露损失的金额,“几百到一千啦,但当然唔止一次。”

钢笔品牌OMAS(已倒闭)以赛璐珞物料制造钢笔,令光线可呈多角度反射,是Simon最爱钢笔之一。(罗君豪摄)

就算多次被骗,Simon依然甘心做一个忠实的“笔友”,“不同年代的钢笔,设计、上墨方式、材质都不同,有时买回来,试一试写,已经心满意足。”其实,钢笔迷人的地方,不只于钢笔,就连墨水都有不同种类,“墨水配合不同质地的纸张,又产生不同的颜色。就算笔尖都有好多种变化,加上书写时的笔触感觉,都是令人爱上钢笔的原因。”访问当日,Simon带来数十支珍藏,但问到家中的藏量时,Simon每次都笑著回避,“好耐无数过喇。”

透过Facebook的“钢笔﹑自动铅笔情报局(香港)”群组,令钢笔爱好者有机会聚会及交流收藏心得。(罗君豪摄)
爱笔的Simon,以玻璃笔尖安装于其他钢笔上。(罗君豪摄)

虽然,至今香港有关钢笔的资讯,获取途径已比早年多,但对比外国,仍属小众。而 Facebook群组“钢笔﹑自动铅笔情报局(香港)”,就聚集了一班钢笔爱好者,除了Simon外,还有陈建伟(Felix),“储了钢笔只有两年时间,上网买嘢时见钢笔几得意,结果睇睇吓就上瘾。”而Felix的拣笔原则,以材料为先,“例如塑胶、铜、纯银、硬橡胶等,唔同材料拎上手,都有唔同感觉。”

Felix现时收藏约200多支钢笔。(罗君豪摄)

其次,Felix亦最注意笔尖,“笔尖嘅粗幼度及打磨方式,都会影响书写感觉。”对被誉为“汉字书法神器”的日本钢笔长刀研,Felix尤其钟爱,“长刀研以打磨长刀的工艺,用来打磨笔尖,并且分有不同粗幼度及层数,容易写出‘铁划银钩’的中文字。”

“长刀研”的多层笔尖技术,令书写汉字时,文字跃然纸上。(罗君豪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