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礁普查|今年再现白化 夏季最严重 渔护署:海水降温后改善
渔农自然护理署今日(8日)公布“香港珊瑚礁普查2024”调查结果,署方指出在不同环境因素影响下,本港水域2022年曾出现较大规模的珊瑚白化,并于今年再次出现;普查结果亦显示今年夏季出现珊瑚白化的地点较去年夏季多,随着上月开始海水温度下降,大部份出现白化的珊瑚已陆续开始恢复健康。
普查结果显示,各普查地点录得不同的珊瑚覆盖率,由12.8%至75.1%不等,以海下湾珊瑚滩的珊瑚覆盖率最高;当中有11个普查地点录得超过50%的珊瑚覆盖率,代表健康状况仍然大致良好。
33个普查地点珊瑚覆盖率最低12.8% 海下湾最高
“香港珊瑚礁普查2024”于6月展开,为期五个月,普查范围广阔,涵盖多个具重要生态价值的地点,包括香港东部水域,由北面的东平洲一直伸展至南面的果洲群岛。33个普查地点中,其中9个地点位于海岸公园,包括海下湾海岸公园、印洲塘海岸公园及东平洲海岸公园。
渔护署表示,义务潜水队按国际标准进行普查及搜集数据,在各个普查地点录得不同的珊瑚覆盖率,由12.8%至75.1%不等,其中以海下湾珊瑚滩的珊瑚覆盖率最高。此外,共有11个普查地点录得超过50%的珊瑚覆盖率,其中五个地点位于海岸公园。
今年珊瑚色素平均健康指数高于一般平均值
渔护署指,潜水队在普查期间利用“珊瑚检视”,一种特定的珊瑚健康监察表去衡量珊瑚色素的浓度,以评估珊瑚的健康状况,珊瑚的颜色越深,表示健康状况越佳。署方表示,今年的珊瑚色素平均健康指数为3.95,高于一般平均值的3分,显示整体珊瑚健康状况大致良好。
研究应对珊瑚白化方法 8月邀请多位专家分享看法
发言人表示,受到不同环境因素影响下,香港水域2022年曾出现较大规模的珊瑚白化,并于今年再次出现。普查结果亦显示今年夏季出现珊瑚白化的地点较去年夏季多。
发言人又指,署方现正积极研究应对珊瑚白化的方法,并于8月邀请多位本地珊瑚和海洋科学专家分享对保护本地珊瑚的看法,共同探讨相关研究和保育工作的未来方向。随着上月开始海水温度下降,大部份出现白化的珊瑚已陆续开始恢复健康。
西贡牛尾海一带录得较多石斑、眉鱼、细鳞和笛鲷
除记录珊瑚覆盖率和健康状况外,潜水员亦在普查中记录特定指标物种,也就是20种预先选定的鱼类和无脊椎动物。普查成功录得全部指标物种,包括最常见的为眉鱼、蝴蝶鱼、石斑、海参、海胆及宝贝螺。大部份普查地点录得的物种数目亦相当多,其中在西贡牛尾海、东面水域和海下湾海岸公园录得较多数量的石斑、眉鱼、细鳞和笛鲷。
署方表示,所有普查地点均没有发现破坏性捕鱼作业的痕迹,其中12个地点发现有弃置渔网,惟其影响属轻微,渔护署将安排人员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