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务署多区装逾180个特色渠盖 宁汉豪邀市民趁假期打卡留念
政府2022年展开“香港新市容”运动,渠务署为配合计划,同年拣选多个有香港特色、且人流多的旅游景点安装特色渠盖,至今已在10个地点安装超过180个特色渠盖。发展局局长宁汉豪今日(31日)在“局长随笔”中,就邀请市民趁著假期前往打卡留念。
宁汉豪表示,渠务署近年除做好防洪及污水处理排放的工作,还走多一步,为现有的渠务设施注入新元素,增加设施与市民、社区和大自然的连系,让设施发挥原本功能之余,同时能美化及融入社区。
全港10处装逾180个特色渠盖 望提升渠务系统形象
渠务署工程师(顾问工程管理部)丘毓婧介绍指,已于大澳、鲤鱼门、林村许愿广场、启德河、翠屏河、茶果岭海滨、昂坪、土瓜湾海滨、海辉道海滨以及蝴蝶谷道宠物公园共10个地点,安装逾180个、共20多款的特色渠盖,希望在美化社区、提升渠务系统形象的同时,为市民和游客增添打卡好去处。
丘毓婧续指,为吸引居民及游客的目光,署方将大澳街巿街和吉庆街其中15个污水渠盖更换为特色渠盖,以“棚屋”为主题,描绘大澳渔民的传统渔村生活面貌。现时,村内已安装122个特色渠盖,当中15个为增加吸引力而髹上颜色。
渠务署工程师(新界北)陈裕坤就表示,去年底已在林村许愿广场附近安装了8个特色渠盖,以林村许愿树为设计主题,共有两款色彩,一款由绿色、蓝色、黄色和啡色组成,另一款则选用粉紫色、粉红色、绿色和啡色,分布在林村乡公所路及林村许愿广场附近。
黄竹坑涌尾明渠活化料2027年完成 设开放空间予市民使用
网志又称渠务署近年积极将“河畔城市”概念融入河道活化工程之中。渠务署工程师(香港及离岛)郭子浩表示,将于今年沿香港仔黄竹坑涌尾明渠下游北岸建造行人板道,以活化明渠及改善港铁黄竹坑站和香港仔海滨之间的行人连系设施,美化步行环境,相关工程预计于2027年完成。
此外,渠务署亦会将明渠上游部分围封的维修通道开放予市民使用,该开放空间长约15米,宽约6米,以河水流入海洋为设计主题,配合园境美化及香港仔渔港特色、以及“下水水”的摆设。署方希望将原本以功能为主的维修通道,改成一个有地区和渠务署特色的空间,开放空间内并加设了凉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