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环署新方法记录鼠踪 今年起推无鼠百分比 结合AI分析更准确
食环署今日(6日)公布推出记录鼠踪的新方法“无鼠百分比”,取代现时的鼠患参考指数,预计未来半年可在全港各区实施,新方法是利用热能探测摄录机,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分析热能影像,了解各区鼠患。食环署称,新方法更精准记录鼠只活动情况,不过当局称暂未为“无鼠百分比”订立合格指标。
鼠患参考指数敏感度较低
食环署公布今年起推出“无鼠百分比”,取代现时的鼠患参考指数。食环署防治虫鼠主任主管李明伟解释,旧方法已沿用二十多年,调查方法有不少局限,包括只反映鼠患分怖情况及广泛程度,但未能反映其严重程度、敏感度较低等。
他续指,随著今年全面引入热能探测摄录机,配以人工智能技术监察鼠踪,食环署认为能取代传统以诱饵普查方法,侦测鼠只活动情况,故会用此计算“无鼠百分比”以评估各区的鼠患情况。
三日内共摄1080张摄像纪录
食环署统计师张丽娴解释,新的方法同样是半年一次,考虑到老鼠的生活习性,调查会维持三日,从晚上七时至早上七时,每两分钟拍摄一次的热能影像,共拍摄约1080张摄像。她续指,其后署方会透过人工智能技术分析热能影像,分辨老鼠的存在,计算“无鼠百分比”,即以拍得没有鼠只出没的热成像,占热成像影像拍摄总数目的百分比作计算。
她续指,首阶段调查在食环署提供防治虫鼠服务的200至300个公众地方,选取其中100个位置安装热能探测摄录机。该调查同样为半年一次,每次位置会因应食环署捕获老鼠的数目、收集鼠尸体数目及投诉数字等而作调整。
被问到如果鼠只重复出现会否影响“无鼠百分比”从而高估部分地区的鼠患情况,张丽娴解释,其比率是希望了解该区鼠只对人类的滋扰有多少,故即使是同一只老鼠,如不断出入,亦对市民做成严重困扰。她续解释,食环署之所以不用拍摄到的鼠只作计算,正是忧虑重复出现会夸大当区鼠患情况,故选择现行的统计方法。
学者:新方法覆盖面更广泛
香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林赞育补充,新的方法可以有更精准记录鼠只活动情况及数量,加上对比起过往的整区总数,新方法的覆盖面更广泛。
食环署上月起已在中西区、湾仔及东区试行,预料最快下月有数据,半年内会于全港实行。食环署高级总监(洁净及防治虫鼠)吴国伦表示,暂未为“无鼠百分比”订立合格指标,该数据主要希望给大众参考以采取针对性的灭鼠措施。
他续指,相关摄像镜头会安装在一支两米长的柱上,加上食环署会留意周遭环境因素,以确保能够摄录,故不担心因被遮挡镜头而影响数据。李明伟补充,安装、放置及拆卸镜头为期约一星期,明白部分位置或会影响市民出入,希望市民体谅。
何俊贤:侦测月份不同而导致产生客观环境差异
立法会渔农界议员何俊贤表示,食环署推出“无鼠百分比”是更为进步的调查方法,故对此表示欢迎,但他担心由于新方法不会同时间在各区进行侦测,而是在一区进行为期3天的侦测后,再在另一区进行侦测,变相每月最多只能侦测10区,并需两个月才能完成所有侦测。
他续指,此导致或因侦测月份不同而导致产生客观环境差异,某些地区或因某些活动而导致鼠患增多或减少,认为政府应对此有所注意。他亦关注新方法的实施会否导致政府调整部份投放在环境卫生的资源,建议最少在头半年实施阶段应对投放的资源有增无减,以免影响改善环境卫生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