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团推算每年胶袋用量达1.7亿 促当局加强执法 提升征费至2元
胶袋征费至今已实施13年,近期当局建议把胶袋征费收费提高至1元。环团绿领行动于上月进行网上调查及到访全港18区共50间超级市场进行视察,结果发现在短短的半小时内,平均每分钟便有0.803个背心胶袋被拿取作使用,按比例推算,每年于超市的胶袋使用量达1.7亿,足以铺满125个维多利亚港,数字惊人。绿领行动认为现时把相关征费提高至1元的作用不太,短期应提高金额至2元,以减少市民使用意欲。环保署亦应加强巡查执法,长远来说则应完全禁止胶袋制造、进口及使用,在源头上著手。
绿领行动就超市塑胶购物袋(俗称背心胶袋)使用情况于6月分别进行为期一周的网上问卷调查及为期11日于50间位于18区的超市进行实地考察。网上问卷调查收集了771个有效回应。结果发现96%的受访者每一个月至少去超市购物一次,当中有45%会获取至少一个背心胶袋,主要原因是没有自备购物袋、购买量比预期多及店员主动提供等。
逾半受访者赞同提高征费至5元或以上
对于当局建议把胶袋征费收费提高至1元,55%受访者认为这对其无影响,当中更有一成人更指出无论增加多少征费,仍然会获得背心胶袋。35%受访者认为会对其造成较少的影响,有10%则认为会造成很大影响。在受影响的受访者中,只有13%表示不会再获得背心胶袋。对于胶袋征费收费提升水平,51%受访者则赞同提高至5元或以上水平,远高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发表的公众咨询结果提升至1至2元、平均2.2元的水平。除了现存胶袋征费的范围外,受访者认为理发店出售理发产品时、用作面包店出售袋装面包时外加的胶袋,以及影印店用作盛载影印文件的胶袋均不需要额外向顾客提供。
在超市实地考察方面,绿领行动于每间超市逗留30分钟,以观察顾客在自助收银机及收银柜台取用背心胶袋的情况。在调查期间观察3,163名顾客,他们共取用1,196个背心胶袋,即平均每分钟便取用0.803个。绿领行动按全港共694间超市作推测,估计每年超市的胶袋使用量达1.7亿,足以铺满125个维多利亚港。考察期间亦发现超市滥派的情况严重,如职员会主动派发胶袋,顾客亦会自行在自助收银机下取得胶袋。
环团:超市是“派胶”重灾区
绿领行动总干事何汉威认为,调查及考察结果显示胶袋使用情况严重,胶袋征费由0.5元提升至1元的作用不大,应调整至2元,以减少市民使用意欲。他表示,在2000年时,每一名市民到超市购物后会平均使用3至4个胶袋,至2009年推出胶袋征费后,相关情况获得明显改善。然而,在2018年后,胶袋的使用量再度上升,近年来更逐年增加。于2020年在堆填区弃置的都市固体废物中,塑胶便占21.4%,当中胶袋便占7.4%,而超市便是“派胶”重灾区。
自助收银机取胶袋情况“无王管”
何汉威形容现时情况犹如打回原形,从前市民到超市购物,职员大多会询问有没有自备购物袋,现在已直接询间要不要胶袋。于自助收银机取胶袋情况更是“无王管”,“自己拎咗冇人知,有啲仲冇畀到胶袋征费”。他认为当局应加强巡查执法:“早几年前仲见到环保署有巡查,以神秘顾客方式去视察,依家有冇做?我印象中已经系7、8年前”。他亦认为超市在这方的管治做得欠佳,应多加培训职员。长远来说,他认为香港应如非洲般完全禁止胶袋制造、进口及使用,在源头上著手。对于新政府班子,他则希望他们能更著手推行减少废物的措施,如即弃胶用品、垃圾收费及包装,并非增加焚化炉的数量,而是由减少生产及来源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