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历史建筑伙伴计划收支平衡成难题 三项目正候机构申请营运
活化历史建筑伙伴计划推行至今达14年,第一期活化项目在机构接手后已运行约十年。19个历史建筑项目纳入计划,有16个历史建筑项目持续运行中,其余3个正等待合适机构申请营运。今日(10日)饶宗颐文化馆与岭南大学合办研讨会,不同时期的项目营运机构均指出在营运活化历史建筑时,要做到财政收支平衡对他们来说是一大难题。
饶宗颐文化馆与岭南大学合办研讨会主题为“历史建筑活化:机遇与挑战”,6个不同时期的营运活化历史建筑机构受邀在会上分享。活化历史建筑伙伴计划曾有19个非牟利机构营运及活化相关历史建筑,包括雷生春(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前荔枝角医院(饶宗颐文化馆)、北九龙裁判法院、旧大澳警署(大澳文物酒店)、芳园书室、美荷楼(美荷楼青年旅舍及美荷楼生活馆)、旧大埔警署(绿汇学苑)、蓝屋建筑群(We哗蓝屋)、前粉岭裁判法院(香港青年协会领袖学院)、王屋村民宅、何家园石屋(石屋家园)、景贤里、虎豹别墅(虎豹乐圃)、必列啫士街街市(香港新闻博览馆)、书馆街12号(大坑火龙文化馆)、旧牛奶公司高级职员宿舍(薄凫林牧场)、何东夫人医局主楼及平房(何东夫人医局.生态研习中心)、旧域多利军营罗拔时楼(罗拔时楼开心艺展中心)、联和市场(联和巿场-城乡生活馆)及前流浮山警署(香港导盲犬学苑)。
逾六成机构称至今未成功自负盈亏
现时共有16个机构持续营运,他们需要自负盈亏地营运场地。岭南大学过去成功邀请一半营运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逾半机构均是首次参加活化历史建筑伙伴计划,亦有逾八成人十分担心活化及营运方面,当中主要面对的困难包括保育、改建及财政因素,如符合现行建筑物条例及财政管理如何做到收支平衡。当中有逾六成机构透露至今仍未成功做到自负盈亏。
过往已进行活化历建筑中,有3个历史建筑项目出现仍未找到适合的营运者或营运者中途离去把建筑物交回政府的情况,分别是北九龙裁判法院、王屋村民宅及芳园书室。发展局文物保育专员蒋志豪指,芳园书室因历史建筑的地理位置及面积局限下,营运者与他们协商后,决定中断营运,把建筑物交回政府,局方理解他们的难处,亦会积极找到新营运者继续营运。而北九龙裁判法院为早期的活化项目之一,相关机构接收历史建筑后用作国际学院达十年,亦一直把地方保留得很好,惟他们希望另觅其他地方发展,决定不再营运,局方现时已把它纳入第六期计划,为上述地方重新寻找新营运者,现时已收到约30个回应。王屋村民宅则由计划开始至今,仍未找到合适的营运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