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族裔人口老化社福资讯不足 疫情下以为“唔打针要坐监”
香港人口老化,少数族裔人口同样有此趋势,然而少数族裔的长者和照顾者,基于言语不通难以接触社福服务,对认知障碍症往往不以为然;第五波疫情严峻,少数族裔人士接触疫情资讯滞后,长者情况更甚,其社群中不时流传资讯,如“封城”、“唔打针要坐监”等,却苦无方法辨识真伪。有机构去年开展同行计划,希望透过社区教育提升少数族裔社区对认知障碍症的认识和关注,同时在疫情下,以WhatsApp等形式向少数族裔提供翻译成不同语言的疫情资讯。
“在我们家乡,认知障碍症的只被认为是年老的正常现象。”印度裔的Preeti指,过去一直没有留意认知障碍症的资讯,自己照顾年老祖父时,常会感到十分吃力。Preeti与丈夫皆在印度接受高等教育,二人分别就读药剂学和工程学,结婚后来港约四年,但因不懂中文,在香港生活也不容易。她的父亲和先生都是厨师,因疫情影响,工作时间和薪金大减,同时对防疫资讯也有不了解的情况。
不懂中文难fact check资讯
例如早前盛传香港将会实行“封城”政府,Preeti家人收到消息指所有店舖、超市会关闭至少两星期,感到怀疑却不知可于何处“fact check”真伪。Preeti去年参加了由香港基督教服务处开展的“智”多一点──少数族裔长者同行计划,担任了计划的“智”多一点之友参与拍摄录像,向少数族裔组群宣扬认知障碍症资讯,而“智”多一点又会将翻译成不同语言的防疫资讯传给她,让她帮忙转发给少数族裔社群。她坦言,参与网上义工活动,不只局限留在家中照顾小孩,令她情绪及精神健康上也得到平衡。
同为印度裔的Suki,一岁时已跟随父母来港,因此说得一口流利广东话,但她指,年长一辈如她的父母不懂中、英文,也是无法得到正确的社区资讯。“例如爸爸有啲朋友传嚟,话唔打针就要坐监,妈妈打嚟问我求证,我先同佢哋澄清返;又譬如话要lockdown(封城),爸爸又即刻走去买𩠌,话出面好逼。”Suki指,不少邻里也有相同情况,因此平日也会与他们分享最新社会动态,“佢哋对于染疫要点做、打针资讯等等都好缺乏。”
参与计划后认识认知障碍症
当收到“智”多一点传给她的资讯,Suki会帮忙转发给EM(少数族裔)社群,而在接受 “智”多一点认知障碍症训练后,她才发现年迈的妈妈常忘东忘西,疑似患上认知障碍症,“佢有高血压,最近成日会打畀我哋,问要几时食药、食一粒定两粒,睇咗家庭医生后,话之后会同佢做评估。”Suki表示,很多人会觉得“人老咗唔记得嘢好正常”,但训练令她认识到,认知障碍症需要正视,而现时父亲会常与妈妈聊天,妈妈的情况也稍有好转。
香港基督教服务处与香港大学于2018年共同进行的研究发现,少数族裔长者具有患上认知障碍症的潜在风险,服务处与香港理工大学于2019年进行的研究亦显示,南亚裔长者及其照顾者对认知障碍症的认识严重不足,而言语障碍及文化背景等均有碍他们寻求协助。
去年4月在香港公益金资助下,服务处开展为期两年的“智”多一点──少数族裔长者同行计划,计划社工Chloe Wong指,在初期已招募了多名如Preeti和Suki等的义工,每人负责参加不同活动,如Suki曾参加网上分享讲座,让更多港人了解少数族裔对认知障碍症的看法,及参与多元文化认知健康桌游制作坊,向少数族裔组群宣扬认知障碍症资讯。计划除了希望提升少数族裔社群对认知障碍症的关注、促进及早识别和介入,并鼓励他们协助及支援有需要的少数族裔长者,在疫情下亦希望提供支援,因此社工会向少数族裔提供正确的防疫资讯,以释除社区内的疑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