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㓥房户留家抗疫如埋计时炸弹 一人中招三户11人全确诊
第五波疫情严峻,医院和检疫设施不胜负荷,政府早前推出让密切接触者在家中隔离的“居安抗疫”计划,惟对一众㓥房居民而言,在厨厕共用、厨厕合一的狭小空间内居家隔离有如设下“计时炸弹”。
有团体指出,近日接获逾50宗求助,当中不少㓥房户染疫多日仍然在家隔离;也有基层街坊透露,早前一家三口不幸一同染疫,由于担心传染邻居,每天尽量不出门、等到深夜才弃置垃圾。团体促政府关注,优先将不适切住屋确诊者及其密切接触者送院及隔离,以减低出现家居隐形传播链的风险。
热线长期冇人接听 卫生署表示等通知
明爱青少年及社区服务辖下关注住屋权益工作小组,服务港岛区、荃湾区、九龙区合共约2,000户不适切住屋居民。其中居于荃湾㓥房、为单亲妈妈的阿红表示,其单位“一㓥五”,共有近20人居住;她在本月15日收到短讯发现自己初步确诊,“第一时间通知隔离邻舍话我中咗”,又因家中没有空间可作单独隔离,只好24小时戴口罩,可惜最后仍然传染给年幼儿子。
阿红又指,在此期间不断致电民政署、卫生署,但久未有人接听,到现时仍只收到卫生署的一通电话,著其“等通知”;而阿红告知对方自己居于㓥房不适合隔离,职员只表示“冇办法”。而在等候期间,阿红欠缺食物、药物支援,眼见药物即将耗尽,担心儿子因病再次发烧,同时亦担心传染给㓥房邻居,她希望政府能适时为确诊家庭提供物资及药物支援。
一人中招 3户11人㓥房户全染疫
居于观塘板间房的黄女士则指,她的住处其中一户邻居最先发病确诊,其后黄女士及另一户邻居、最后3户11人全部确诊,怀疑共用厨厕是染疫的途径。黄女士透露,发病后曾在医院等了超过30个小时都没床位,最后只好回家自我隔离;她及家人在确诊后第12天才获安排隔离,但由于已逐渐康复故拒绝了有关安排。黄女士又指,丈夫是家庭支柱,因确诊而无法工作以致收入大减,需靠积蓄应付日常开支,期望政府为因染疫而经济出现困难的家庭提供资助。
梁女士、戴女士同为中西区一板间房的邻居,该板间房有9户,15人共用厨厕,而女房东、房东丈夫及佣工均住在隔邻。街坊透过雇工确认房东丈夫及雇工率先确诊,房东更勒令雇工不得张扬消息,其间房东如常外出,在家不戴口罩四处走动;而且更将长期卧床的丈夫排泄物刻意倒在其他㓥房共用的厕所。板间房所有住户都担心被感染,建议政府应优先将㓥房确诊者及其密切接触者送院隔离。
至于阿志,她与先生及9岁女儿居于九龙城㓥房,一家三口不幸一同染疫。她透露,本身患有气管炎,在本月11日晚上确诊,到12日因感到呼吸困难而送往伊利沙伯医院,当时护士对她说“咁后生返屋企挨下啦,床位要留比其他人”;而回家后却被房东质疑“点解你哋仲可以返嚟”,无奈只能解释情况。阿志又指,自11日晚上起收到署方三度来电,均只是“核对资料”及告知“执定嘢准备隔离”,至现时仍未有进一步安排,她担心会感染邻房长期病患者及其他邻居,加上早前家中食物耗尽要向关注团体求助,一家人现时只能尽量不出门,每天等到深夜才弃置垃圾。
明爱青少年及社区服务辖下关注住屋权益工作小组社工文子君指出,板间房和㓥房喉管通风乱驳,环境狭小并不适合用作居家隔离,建议政府应优先将不适切住屋确诊者及其密切接触者送院隔离,以减低出现家居隐形传播链的风险,同时卫生署、民政事务署、社会福利署等,应及时为确诊者提供物资、药物及资讯上的支援。她又指出,第六轮“防疫抗疫基金”中,申请人要证明自己失业已经一个月,支援并不到位,希望政府能提供经济援助;而长远而言则应将不适切住屋的喉管渠道卫生、合理通风设备纳入租务管制条例作出规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