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仔区议会|垃圾槽屡夺命 团体指改细槽口治标不治本促永久停用
今年年初屯门山景邨发生一宗垃圾槽夺命意外,令大众关注屋苑垃圾槽安全问题。今日(20日)湾仔食物及环境卫生委员会讨论区内垃圾槽事宜,探讨改善方案。有团体认为政府现时把垃圾槽口改细的做法治标不治本,促请以升降机代替垃圾槽,保障清洁工人安全。
劳工处表示,已于2018年致函各物业管理公司/业主立案法团,敦促必须遵守《职业安全及健康条例》的规定,做足安全措施,防止雇员身体意外堕进垃圾槽。处方亦会不时都会派员到食物环境卫生署辖下公众街市工作地点进行突击巡查,如发现有违规个案,亦会发出“停槽令”至槽口设计改善为止。食环署则表示,在区内有关街市垃圾槽停用期间,已安排清洁工人使用载货升降机运送至地下垃圾房暂存,以及由垃圾收集车运走。
湾仔区议会今日讨论多个有关垃圾政策议题,包括区内垃圾站及垃圾槽设计。由于山景邨于年初曾发生垃圾槽夺命工业意外,工业伤亡权益会及香港妇女劳工协会亦有代表列席会议,食环署亦代表出席,会上集中讨论垃圾运输方式。
湾仔区议员杨雪盈就黄泥涌街市及骆克道街市沿用漏斗型垃圾槽,向食环署作出查询,包括垃圾槽的阔度、清洁工人使用时需要的时间,以及遇上塞槽时如何处理等问题。
社区研究员程展纬在会中强调,“暂时停工通知书”(停工令)并非由劳工处主动提出处理,而是民间在山景邨夺命意外后提出的建议。他忆述2010年时大元邨亦曾发生垃圾槽夺命意外,当时法庭曾发出指令,由房屋署及食环跟进问题,但两部门均未有妥善处理,令这11年间,全港接连发生共5宗同类意外,夺去3条人命,包括年初山景邨的58岁姓关的清洁工的性命。
社区研究员指改细槽口未有顾及清洁工工作需要
程续指,不能理解现行《建筑物条例》为何能把大厦垃圾槽的工作环境管理豁免在外,又表示过往发生意外的地方,都与列表中的大厦有关。他认为在职安健的前提下,不应有任何豁免权,而相关部门亦应做好监察角色。
此外,他提到未来区内或会有新街市出现,部门应检视垃圾槽设计是否合适,如找到现时已停用垃圾槽的原因及改善方案,应促请政府就方案提交详情及清晰的时间表,例如槽口何时重开,以及日后如何运输垃圾等。
将垃圾槽口改细,有机会增加清洁工的工作量。程展纬认为建筑署目前要求槽口改细的方案,或未能顾及前线工人的需要,建议部门应与前线沟通后,将清洁工关注的地方纳入改善方案中。
促仿效私楼以升降机取代垃圾槽运输垃圾
香港妇女劳工会代表则促请政府全面停用垃圾槽,代表解释,槽口是以上至下的形式运输垃圾,虽然槽口改细,但未必得完全改善清洁工的安全问题。代表指出,槽口变细,塞槽的机会便会上升,工人更需要挺而走险去通槽,令工人容易受伤,建议仿效私人住所做法,以升降机取代垃圾槽运输垃圾。
工业伤亡权益会代表则认为,现时当局对垃圾槽设计一事欠缺全面的研究和检讨,又指区内私楼众多,要和立案法团沟通相关问题十分困难,希望区议会能帮忙联络,让法团能顾及工人安全,以及思考是否一定要使用垃圾槽。代表表示,当局需更多研究才能认清问题所在;至于把槽口改细,代表直指做法为“治标不治本”,明白改用升降机运输会造成异味,亦会占用整部升降机,影响住户,希望能平衡工人安全和住户意见。
劳工处书面回复时指出,过去五年曾发生两宗清洁工人堕入大厦垃圾槽的致命工作意外。经调查后,发现主要成因为垃圾槽口过大,令工人容易意外堕进垃圾槽,故于2018年致函各物业管理公司/业主立案法团,敦促必须遵守《职业安全及健康条例》的规定(即要求雇主及处所占用人须在合理地切实可行范围内确保员工的工作安全,包括提供及维持安全的作业装置如垃圾槽及工作系统),做足安全措施,防止雇员身体意外堕进垃圾槽。
从职业安全角度而言,通往垃圾槽的孔口不应过大,以防止工人意外堕入垃圾槽。垃圾槽设计参考了由屋字署负责执行《建筑物(垃圾及物料回收房及垃圾槽)规例》(第123H章)的相关规定,要求垃圾槽口的实质大小须不可大于350 x 250毫米。
处方又表示,在发出函件后,已多次巡查本港相关屋苑,跟进使用垃圾槽的工作安全,敦促其尽早作出改善,以符合相关的法律规定。现时处方已完成巡视湾仔区内相关屋苑使用垃圾槽,指出他们已符合上述法例的要求,包括收窄垃圾槽口以符合相关职业安全要求,或改用其他处理方式来运送垃圾,例如使用升降机将在各楼层收集的垃圾传送到地面,以代替使用垃圾槽。
处方亦会不时都会派员到食物环境卫生署辖下公众街市工作地点进行突击巡查。巡查期间若发现有工作地点有使用未符合标准垃圾槽情况,劳工处会向相关持份者发出“暂时停工通知书”,停止其使用垃圾槽进行运送垃圾工作,直至处方确定已采取措施消除有关危害,才可恢复使用该等垃圾槽。
鹅颈街市及铜锣湾街市垃圾槽有潜在危险需停用
食环署则表示,在湾仔区管理6个公众街市,其中4个设有垃圾槽,鹅颈街市和铜锣湾街市的垃圾槽无设置漏斗,而骆克道街市及黄泥涌街市则设有槽口设置漏斗。经进行视察及风险评估后,署方认为黄泥涌街市及骆克道街市内设置有漏斗的垃圾槽可以继续使用,故已恢复作运送垃圾,而鹅颈街市及铜锣湾街市内的垃圾槽有潜在的危险,故继续停止使用。食环署已委托建筑署研究改善措施,以保障工人的安全。
署方又指,在有关街市垃圾槽停用期间,承办商已安排清洁工人将垃圾放入有盖及有辘的垃圾桶,然后使用载货升降机运送至地下垃圾房暂存,以及由垃圾收集车运走。两个停用垃圾槽街市或会选择把槽口的大小改细,以及视乎现场实际情况,如灯光、积水及告示等,再进行优化。对于团体关心塞槽情况,署方回应指,现时有指示予清洁工人,而长棍和长铁枝只是助把垃圾推下槽口,并非让工人通槽之用。在遇到塞槽时,工人应找监工寻专业人士处理。至于回收情况方面,六个街市每天共有650公斤厨余,每一个街市能回收150公斤至100公斤不等。署方认为把回收手法纳入其他社区街市为可行,但署方仅作兼容角色,需要地区环保人士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