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观塘码头拟强行清场赶走露宿者 团体批欠人性化抗议

撰文: 吕诺君 黄伟民
出版:更新:

观塘公众码头一向有不少露宿者居住,而政府每季都会派人到场“清洗太平地”,运输署及食环署亦原定于今日(31日)早上进行清场。有关注团体和街友不满,认为政府强行清场欠人性化,亦无法解决露宿问题,因此进行抗议并提出三项诉求,期间有政府官员到场并一度引起激烈争辩,最后双方协商之下,清场行动将暂缓两星期至四月中。

+2

疫情下失业率高企,街头露宿的问题亦见严重,有调查发现,社署正式登记的露宿者人数已超过1,500人。观塘公众码头除设有西湾河至观塘的航线,码头旁边的空间亦是一众街友的聚居地,该处搭建了数间木屋,亦放有不同家具。支持露宿街友行动组召集人冯炳德今早联同数名露宿者,在码头表示反对运输署和相关政府部门的清场行动。

斥一直依靠民间组织协助无家者

冯炳德指,今次政府的告示中态度十分强硬,形容是“从未试过咁蛮不讲理及官僚”;认为政府应以人为本,不应“下下用清场”、“用土地杂项条文”、“用公权力”欺压弱势的无家者。他指出,现时政府一直没有露宿者友善政策,只将他们“扫到地毯底”,并随时可以驱赶,一直以来都是民间组织如基督教关怀无家者协会、救世军、社协等协助露宿者;而政府提供的临时住宿只为期三至六个月,即半年后露宿者又会回来原址露宿,没有解决过问题。

+1

促将驾驶学院闲置用地改建成货柜屋

冯表示,就解决这个深层社会问题有三项建议,包括要求减少清拆次数由每隔个半月一次更改一年一次以减低对街友的滋扰;以更人性化的安排和处理各项友善措施,如由食环署外判清洁工联同街友一起清洗周遭环境以保卫生、安装太阳能供电照明等;以及要求政府推行露宿者友善政策。他亦建议政府以原地安置方式处理观塘码头的露宿者,并将观塘驾驶学院的闲置用地改建成货柜屋。

该处的露宿者清叔指,希望政府将清场次数减至最多一年一次,早前曾频密至每个半月一次,而每次清场后他们需用上数星期才可装回物品,认为很滋扰;至于Andy则指,只要有一个协商做法,他们愿意配合食环署外判工的洗街行动,甚至可以参与一起洗街。

运输署:码头属公共设施 有需要适时进行联合清场

运输署回复查询时表示,观塘公众码头为设有4个船只停泊位及全日开放的公共设施,其管理、维修及保养工作分别由多个相关政府部门依据法例赋予的权力作出分工,以维持码头的清洁和妥善运作。就露宿人士在该公众码头内聚集所引致的环境卫生及非法构筑物问题,运输署负责统筹相关政府部门定期进行联合清理行动,当中地政总署负责清理非法占用政府土地的构筑物,食物环境卫生署负责清理弃置的物品及清洗该码头,社会福利署则负责跟进露宿者的个人福利需要等。

署方指,2020年共接获48宗涉及露宿者于该码头聚集引致的环境卫生及非法构筑物的投诉,比2019年接获的同类投诉增加超过四成。今年截至3月30日,共接获6宗同类投诉。因应投诉,署方统筹相关政府部门在2019及2020年分别进行了5次及4次联合清理行动,最近一次的行动在去年10月12日进行。由于该码头属公共设施,当局有需要适时进行联合清理行动,处理非法构筑物及卫生问题。每次联合清理行动前两星期,署方会于该公众码头张贴通告,通知市民有关行动的日期。

署方指,露宿者的处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问题,相关政策并非运输署职权范围;然而,为了维持观塘公众码头的清洁和运作,运输署会按需要协调相关政府部门进行联合清理行动,行动时亦一直尽量在法、理及情上取得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