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洲收地|村民坦然交屋 告别廿载家园 留守者再获宽限7日执拾
元朗横洲发展计划争议达5年,收地程序进入最后阶段。立法会今年3月通过横洲公屋发展的工地平整及基础设施工程拨款,横洲三村(永宁村、凤池村及杨屋新屋)现时村民四散,只剩下约10户。
上月底,地政人员给予留守村民两星期宽限期,限期今日(13日)届满,永宁村郑女士继续留守,再获宽限7日;杨屋新村的张生张太则坦然交屋,告别居住了20年的家园,决定将收藏室搬到屏山,并计划在一年内筹办一个旧物收藏馆。
上月30日,地政人员联同大批保安进入横洲三村收地,永宁村的郑女士坚持留守,地政终同意给予两星期宽限。限期今日(13日)届满,早上9时多名村民在郑女士屋外空地集合,准备迎接地政人员,惟一直未有动静。直至11时许,地政人员连同中电人员入村截电,原来永宁村有另一户愿意交屋,中电人员随即到场断电。其后地政人员移师至郑女士屋外,令场面一度变得紧张,但地政再次给予7日宽限期,并敦促她尽快收拾物品迁出。
另一边厢,杨屋新村的张生、张太则决定交屋,并相约地政人员于中午12时处理相关手续。张先生坦言,早已知道横洲踏入最后收地阶段,所以都陆续搬走家中杂物及收藏品。张太则慨叹,过去五年的收地经历太辛苦,今日来到最后一日,“心情好复杂,唔识讲”。
张先生过去近20年,利用这块约2万多呎的土地种过兰花、做过花园,也放置了他过万件收藏品。其收藏品五花八门,包括旧书、旧报纸、漫画、摆设等等,外人当作垃圾的旧物品,他却视为宝物。
他早前为清走部分收藏品,特地举办一个拍卖,卖物会中一套1961年旧版金庸小说卖出5000多元,加上其他物品,共筹得10,000多元,善款一半捐到教会,一半捐去儿童心脏基金会。
由于收藏品数量太多,直至今日仍未处理完毕,但早前已约定地政今日交屋,所以会依约让中电及水务署人员入来截水截电。张家交屋过程顺利,无仼何反抗,断水断电后,地政人员处理文件后就在周围贴上地政告示,表明张先生的屋“乃政府物业,不得进入”。
张先生表示,早前已向姐夫租用屏山数千呎土地摆放收藏品,并计划一年内筹办一个旧物收藏馆。
元朗区议员区国权表示,收地已届最后阶段,现时仅有数户村民留守,他今日到场是为视察地政人员的工作,并希望地政人员收地期间,能顾及村民的感受。
横洲争议5年 收地程序踏最后阶段
横洲发展计划由梁振英政府开始展开,原计划在元朗横洲兴建约17,000个公屋单位,惟被指向“地区人士”摸底后,在附近另一处觅地兴建仅4,000个单位。前立法会议员朱凯廸曾批评横洲发展涉及“官商乡黑”勾结,因揭露新界乡郊的种种问题而受到死亡威吓。
2015年10月地政处人员入村纪录住户情况,政府2017年刊宪勒令永宁村、凤池村和杨屋村村民须在2018年1月1日前搬走。村民奋力反对,随着立法会今年3月通过横洲公屋发展的工地平整及基础设施工程拨款。政府7月中再到元朗横洲三村收地,至今剩下约10户,主要因公屋编配问题或需时执拾物品未能撤离。
截至上月底142个合资格住户获安置
地政总署回复《香港01》表示,根据2015年10月30日进行的清拆前登记,受横洲公屋计划影响的住户(包括分户个案)约264户。截至今年10月底,142个合资格住户已获得安置;9户的安置申请已获核实资格并正在积极处理中;31户选择申领核准占用人的特惠津贴代替安置安排。其余82户并不符合安置资格,主要原因包括住户在香港拥有住宅物业;现时占用的构筑物属违例搭建(包括未有在1982年寮屋登记中登记及不是持牌构筑物),以及住户已是公屋租户,或正享有或曾享有资助置业计划或相关福利等。经清拆前冻结登记的住户不论是否符合安置补偿资格,均可获发放住户搬迁津贴。
地政指,政府照顾受发展清拆影响的住户的同时,亦须确保公共资源合理和公平使用。地政总署会继续与相关部门在可行范围下,本着“以人为本”的方式为有需要人士提供适切协助,例如在当事人同意下转介有需要的人士至社会福利署跟进、协助当事人探讨及使用其他可行方法解决其房屋需要,以及考虑为有特殊或医疗需要的个案推荐体恤安置等。若有临时住屋需要的人士也可选择入住临时收容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