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问题】美孚农墟空地一周只用几个钟 居民促开放作休憩地

撰文: 吕诺君
出版:更新:

香港的人口密度高,日常生活已十分挤逼,休憩空间亦是严重不足,但有不少桥底空间,其实仍未被好好善用。有美孚居民指,美孚新邨近街市旁边的天桥下有两块空地长期被围封,其中一处被划作农墟,但每星期只开放数小时,其余时间均没有用途,沦为“养老鼠”之地。区议员指出,该处被划作农墟已是十年前的事,而有关位置为居民出入的中心地带,希望政府未来能检讨空地用途,以切合居民需要。

美孚葵涌道高架道路底部,平日是居民前往乘车的必经之路,每逢假日有大量外佣聚集休息,过去也曾经举办“漂书树”等的活动。但这个居民有共识地称作“桥底”的空间,中间却有两块空地被铁丝网围起。有居民指,其中一处其实是让本地农夫售卖农作物的农墟,但只在周日才会开放数小时,平日则被锁上不可进入,而另一边的用地,更是围封多年没有用途。

居民希望,桥底的空地可以开放并改成休憩广场。(吕诺君摄)

他们表示,平日桥底有不少活动,日前正举办过让中学生在地上涂鸦的艺术创作,由于每幅的规模不少,所以空间不太足够,惟上述两块空地却形同荒废,更有市民见到有老鼠出没。他们希望,可以拆除空地周边的铁丝网,并将空地改成一个全面开放的休憩广场,而届时农墟仍可在广场内摆卖运作,不需如现时一样封闭围起。

深水埗区区议员张永森指,以上用地过去本来有篮球场和滚轴溜冰场,但其后荔枝角公园落成启用,场地搬入公园,而地政署因应其他部门意见,认为该处空气质素不适宜进行动态活动,因此将空地规划成为农墟。他表示,不少居民对现时农墟的运作方式有意见,认为空间可以应用得更加有效,“一个礼拜用得几个钟,只系做农墟,地方唔系真系好多人可以用得著,但如果开放唔好围住,就大家都有得用。”张建议,地政署可以适时检讨空地用途并作出改变,以达至“双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