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凌杰父母冀港人保重 治丧委员会成员周保松:没有最后一战

撰文: 廖俊升 徐嘉莼
出版:更新:

今年6月,积极参与反修例运动的示威者梁凌杰,在太古广场天台悬挂反修例标语后,一跃而下身亡,事件引起社会极大回响。
7月11日,梁凌杰的家属为他在香港殡仪馆设灵,并同意在治丧委员会协助下在殡仪馆旁的渣华道游乐场举办一场公众告别礼。傍晚时分,来告别礼的人潮络绎不绝,一度有数百人冒雨排队进入会场。场内的人们一手撑著雨伞,一手拿著向日葵,对著写上“永远怀念”前台三鞠躬致意。
“将来望回头,他会在整个香港民主运动史中有一个好重要的位置。”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行政学系教授周保松说,梁凌杰在6月15日晚上的离开,相当大程度激发起翌日的二百万人游行,“所以如此大雨,也有这么多市民来道别。”

离逝对香港具影响 义工协助设公众告别礼

虽然设灵并不设公众吊唁,但在梁凌杰家属同意下,一众热心义工组成治丧委员会,在殡仪馆旁边协助举行了一场公众告别礼。牧师袁天佑、中大政治与行政学系副教授周保松及临床心理学家叶剑青担当治丧委员会成员,袁牧师在告别礼上分享,带领颂唱诗歌,周保松亦长时间现身,在场打点。

袁天佑牧师在告别礼上分享,希希港人互相支持和鼓励,继续坚持下去。(徐嘉莼摄)

周保松说这场“公祭”是在尊重梁凌杰家属前题下,由六一二人道支援基金的秘书处协助下举办,“每一个步骤都得到家人同意才做,我们是一个协助的角色。”

周保松指,家属明白梁先生的离逝对整个香港有巨大影响,亦有好多人想在举殡当天与梁先生道别,所此同意设立一个公开纪念场合。他说,治丧委员会在短时间内招募了为数不少的义工,各司其职,例如是场地设计、义工维持秩序、布置、送花等,“不同的朋友,一开到声就夹手夹脚做,所以有好多人参与在内。”

昨日参与公众告别礼的人数众多,人们默哀后,进行三鞠躬礼,悼念梁凌杰。(廖俊升摄)

港人好好保存自己 成死者父母最大心愿

感谢社会各界人士悼念杰仔。每一位善良热心的香港人,包括儿子在内,都希望香港能变得更好,让每人都能安居乐业、自由发声;而每一位勇敢地走上街头市民都是因为深爱香港。年轻人要好好保全自己,活下去,才能继续为社会不公不义之事勇于发声。
梁凌杰父母

一个月内,相继有四位示威者离世。在告别礼上,司仪读出梁凌杰家人对出席告别礼公众的说话,提到希望年轻人要好好保全自己,活下去,才能继续为社会不公不义之事发声。

周保松说,梁凌杰家人希望香港人继续走下去,“梁先生的家人特别强调,期望之后所有人都能够有希望,抱住信心,大家走下去。他们一家其实很强调这件事,父母都特别紧张,给年青人一个希望,不要太容易放弃。那一段说话的确是他们的心愿。”

昨日有人在会场内派发2000支向日葵,到傍晚时分已全数派出。(廖俊升摄)

没有最后一战 高低潮一起走下去

反修例运动走到今天,有人流血和被捕,也有人离世,周保松对此也感到相当痛心,“我们在香港参与社会运动这么多年,从来没出现过这个现象。好多人都好痛心,没有想过我们的民主运动需要人去这样牺牲自己。”直言作为参与这场运动的人,都同意生命是宝贵,“我们今天来到是向梁先生致哀,也是向他致敬,这个讯息十分重要。”

虽说痛心悲愤,周保松仍希望年青人谨记信念,坚持持久战,“没有所谓‘最后一战’,而是要大家持久战。看长远一点的历史,任何一个走向民主化的过程中,都是历尽艰难,有好多高低潮。”他解释道,在2014年雨伞运动之后已有心理准备,未来的路会十分艰难,故须团结走下去,“反送中之后的路都会好难走,所以大家如何在既有的基础上团结。无论几艰难都好,都要珍惜自己的生命。”

反修例风波尚未平息,社会运动依然持续,前路看似幽暗。但周保松认为,香港人过去一个多月已表现得很好。“我自己觉得整场运动,香港人走到这一步已经很了不起。无论政府如何回应诉求,香港人在整场运动表现出来的,好多东西都值得香港人骄傲。不要觉得自己一事无成,我们已做了很多事。”周保松说。

告别礼场外有人自发布置连侬墙,向梁凌杰告别。(廖俊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