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足球队】远征北韩体验 大埔队元老:球迷打气方式很特别⋯

撰文: 廖俊升
出版:更新:

2002年大埔足球队成立,参加当时的丙组足球联赛。十数年间高低起跌,这队地区球队由丙组升上甲组(现为港超联),曾先后夺得足总杯和高级组银牌冠军,亦试过两度降班,最终在今年夺得了首个顶级联赛冠军宝座。
今年5月夺冠后,大埔队远征北韩参加亚协杯分组赛赛事,作客同组劲旅北韩425 SC。追随球队逾十年的两位元老陈旭智和吕志兴,这两年分别由球员身份转为助教,二人亦有随队到北韩作赛。他们发现,当地的球队设施完善,球队不单有自家球场,还有训练基地和球员宿舍。一众北韩球迷更令他们印象深刻,“一群小学生训练有素的唱民族歌曲为球会打气,很特别……”

当大埔遇上北韩

大埔队今季(2018-2019年度)勇夺港超联冠军,取得来季亚冠杯外围赛资格。而去季,大埔队则以联赛第二名获得出战亚协杯的资格,跟劲旅北韩425 SC对战。大埔暂时以6分之差逊于北韩队,但作为一支资源比传统球会少的地区球队,能够冲出香港,与高水平的北韩球队作赛,球会助教陈旭智和吕志兴坦言,这个机会难能可贵。

大埔队作客北韩战北韩425 SC。(大埔足球队提供)

难忘“专业”球迷打气 北韩球迷笑球员

由2002年大埔队创会开始,吕志兴和陈旭智便以球员身份为球队效力,如今他们退下火线,以助教身分带领球队出征北韩。虽然大埔队曾经出战亚洲赛,但作客北韩却是第一次。5月15日,大埔大军步入北韩金日成球场,环看观众席,数千北韩球迷分散不同角落,合拍地唱歌拍手激励主队;他们也有数名大埔球迷远赴前来支持。

阿兴和阿智留意到,北韩球迷有其独特之处。“有一班小学生站得十分整齐,有制服有指挥,在场内唱朝鲜民族的歌曲,就算纯粹欢呼也十分整齐,相信是素有训练。日本球迷都很整齐,但多数也只是唱会歌打下气而已。”阿智说。

与外界隔绝的北韩人民,通常是在不同的国际运动场合中现身的那种“军纪严明”、只懂齐声鼓掌的打气团。虽然这次北韩球迷同样是整装出战,但阿兴说,他们也敌不过足球的魅力,球赛开始后,球迷并非只得一脸严肃,当球员犯错,他们也会笑自己的球员,“和其他球迷一样,但就算笑,也不会很离谱。”

有球迷远赴北韩为大埔队打气。(大埔足球队相片)

北韩模式下的足球

激战北韩球队90分钟,大埔队终以4比0落败,两位教练观察到,其实北韩和香港的足球水平差距不算太大,但两地的生活模式,成为了最大的分野。“他们的优势是没有事可以做,没有甚么骚扰。在香港可以打机,打到凌晨两三点都不睡,他们就不可以,只能早点休息,第二天再练波。”

阿智说,香港年青球员极具天份,甚至可能比北韩球员好,但北韩球员所受到的诱惑不多,专注下就能进步得更快。但他也同意,若将这套生活模式搬到香港,或许很多人都不会愿意做足球员。阿兴也坦言,香港生活太多姿多彩,相反北韩生活较简单,所以大埔球员来到北韩那几天,也只能专注足球,笑言可洗涤心灵,“不能上网,不需理会香港的事,因为理不到,也不会突然收到电话和短讯,只能专心踢波。”

阿兴指,北韩球员的生活没有太多诱惑,有利球员自身发展。(陈浩然摄)

训练设备完善 冀香港提升水平

除了生活模式,北韩的足球硬件,也帮助他们提升足球水准。阿智表示,北韩425 SC有一个足球基地,球员训练完之后便去集宿(球员宿舍),然后又再训练,足球配套远远超越香港。“香港做不到,除了杰志之外,没有球会有自己的训练基地,也没有自己的球场,没有球员宿舍。不会做得到,没有球会能起一幢宿舍给球员,不如起多几幢楼卖好过。”阿智说。

目前香港球会若要训练,要向康文署租用球场,阿智表示球队虽有优先租用权,但也有可能期满而无法租用,甚至有时全港都找不到场地,故要被逼提前或延后训练,“太早未清醒,太晚又太接近第二天的训练,这些因素影响整个球会的运作。”他直言,如果球会有自己的训练场,便能自行决定训练时间,但香港寸金尺土则难以实现。

长期租用或购买康文署的场地是否可行?阿兴说,就算有球场,也涉及管理成本的难题,“管理和维修都要花钱,港超联的球队老板现在都已经回不到本。”除此之外,当场地牵及公众设施,或会引起公众不便和不满,“例如政府突然给我们管理广福球场,整个大埔就少了一个球场,原先踢足球的人要去哪里踢呢?”

阿智认为,香港球场不足是足球发展的难题,如果球会有自己的场地,球员便可以有更加多的训练机会。(陈浩然摄)

香港年青球员不并外国差

阿智和阿兴效力大埔逾十年,分别以球员及助教身份征战国际赛事,看见来自各地的高水平球员,他们却认为香港的球员并不比外国差,特别是香港年青球员。“我觉得香港的小朋友好叻,特别是年纪小那些,但到长大了,生活、饮食和心态会影响他们发展。十二、三岁想做职业球员,他们便会完全付出;但长大了,他们为了生活,就未必会完全付出,到时因为训练量、家人和读书等因素,令自己和外国球员差距拉远,香港的社会就是这样。”阿兴说。

阿兴直言,香港青年球员的能力不比外地球员差。(资料图片)

球员前景成入行最大考虑

“始终这一行很难给家长们太大憧憬,虽然现在(待遇和前途)比以前已好些。”阿兴坦言,外界对于香港足球员的印象是难以维生,家长碍于子女前途或会阻止他们入行。作为一个家长,阿兴就直言自己会尽量让小孩自由发展,从旁给予意见,“如果想踢足球我也会支持,但不能只发展一样,而且要观察她有没有能力,如果真是没有天分,做抉择时也要和她谈一谈,不过作为家人一定要支持的。”

球员的职业生涯短暂,一般去到约四十岁就要退役。阿智作为大学毕业生,因为兴趣选择当足球员,他寄语年青人,即使决定将来做足球员,现在也要好好读书,以应付退役后的生活和工作。“不需要选择放弃任何一边,如果时间管理得好,读书和踢足球双线发展也是可行的。”

香港足球的发展前景

“希望可以出多几个球员到外地踢足球,找到满意的薪酬,便能给人信心入行。”阿兴说,近年政府和各大球会都投入了不少资源,球员们已经不需再“秘捞”,甚至能力较佳的球员能够取得不错的薪酬,“做球员要有一个目标,廿二、三岁要赚到多少钱,情况不变的话薪金是一路向上。但如果不能出场而人工又低,就要思考前路,储钱或学艺,为未来铺路。”

阿智和阿兴今年以助教身份助球队夺得联赛冠军。(陈浩然摄)

阿兴续指,有场地和让人看到前景,是两个香港足球发展最需要的元素。“有场地但没有人入行,发展的都是娱乐足球。但如果要发展专业足球,一定要有稳健发展,让人投身这个行业,并提供教练和体能教练等职位,否则每年十几二十个球员退役,他们都不知有甚么出路。”

而阿智就认为,改善球场供应,是对地区球队最大的支援。“如有更多场,得益的可能会是大众,现在场地不足先有炒场的情况,如果多场不但不用炒,更可给职业球员用,青年军也可以多一点训练机会,任何运动都是练得多就会进步。”阿智说。

阿智说,若增加球场数量,将可以给球员更加机会使用场地训练,也可以让公众使用。(资料图片/ 余俊亮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