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启山|港足好消息连连 足球发展不进则退 青年培训至为关键
中国香港足球代表继在今届亚运会中取得历史性第四名后,在世界杯外围赛也成功晋级,虽然过程并不容易,但团队亦即时作赛后检讨,期望次圈争取最佳成绩,比赛亦获得本地球迷大力支持。香港足球发展之中漫长,球迷支持固然重要,长远要争取国际上好成绩,还必须做好青年培训,包括完善培训、提升技术、提供更多大型赛事上阵机会,青年球员承传能支港足持续发展,取得好成绩,甚至能吸引家长支持球员全身投入,安心发展其专业及职业。
来稿作者:霍启山
成立香港U23 增加青年球员落场机会
犹记得两年前港超联有两队球队申请退出,当时笔者与中国香港足球总会提出成立香港U23足球队,安排于香港超级联赛参赛,由足总管理,首以23岁以下球员为主的职业足球队,让本地青年球员累积更多实战机会。
当时港足致力追求更好成绩,聘请了不少外援球员,即时加强球队实力,但同时亦令本地球员落场机会大减。有见及此,笔者当时有意成立由青年球员组成的球队,给予年轻球员更多落场比赛机会,既能从比赛中成长、汲取实战经验,也增加本地年青球员落班机会,稳定其球员职涯,更能全身投入,打好基础。计划自2021球季起实施三年。期间会持续留意港超联赛的整体发展情况,以检视计划的成效和发展方向
青年培训须开拓资源 “软硬”兼施
外援球员引入的确可壮大本地球队,有助球技交流促进本地球员成长,但长远本地青年球员完善培训以作承传才是至关重要,不过,现时本地足球青年培训不论培训的软件、硬件均有改进空间。软件上包括现时不同青年训练有各自模式,训练强度或内容差异较大,加上大型球会较少,球员发展空间较少,亦打击青年球员长远发展;硬件方面,大型球会或相对有较多资源投入培训,例如在场地或训练中心等,但大部分球会每年营运开支已捉襟见肘,较难投入资源作完善培训。
笔者认为,未来须著力“软硬”兼施完善青训系统。首先在硬件方面,青年球员同时要兼顾学业,为节省其来往训练场地的交通时间,未来有需要增设多个分区训练中心,以避免青年球员跨区培训,耗费心力。硬件需要配合额外资源,近年笔者亦致力寻找开拓新资源的可能性,例如寻找机构开办新资助计划以助青年球员发展,以致支援他们未来成为全职球员。
软件方面,要打造完善青训体系,单靠不同球会安排青训,未能做好层层对接,未来希望望推动更产业化及专业化的管理系统,设立统一及系统化的训练计划,包括划一的教材及训练内容,统一管理训练班同时可更有效率地管理场地使用和分配,以提升训练效率及本地技术水平。当来自不同球会球员需要代表香港应对国际赛事时,亦能尽快融入战术及相互阵式、位置,更好发挥水准。
今次杭州亚运会当中,笔者遇上不少国际球坛好友,大家亦探讨了未来在香港举办更多国际足球赛事、或交流赛的可能。期望争取举办相关赛事,可令本港年青球员有更多大型比赛经验、技术交流,同时,亦希望本地球迷继续支持香港足球员,同时亦给予空间让青年足球员继续进步,发光发亮。
作者霍启山是中国香港足球总会主席、亚洲足球协会执委、东亚足球协会副会长。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观点”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