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探讨香港在中东可再生能源领域发展的角色及机会

撰文: 01多声道
出版:更新:

近年来,香港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并在金融市场上推出多项相关产品。此外,越来越多的香港企业也开始参与这一行业的发展,特别是在金融市场上亦推出多项与支持发展可再生能源的金融产品。与此同时,中东多国如阿联酋、约旦、沙特阿拉伯、阿曼和土耳其等也积极展开各种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大型项目,并期盼于2030年或2050年能够看到不一样的能源组合及经济发展模式。对于香港、中国以及其他国家而言,中东市场的发展机会都是不可忽视的,而香港在这方面的参与机会不能低估。

来稿作者:邝卓睿

最近,笔者有幸参与多个关于中东经济和能源发展的研讨会,并与来自多个中东国家和阿塞拜疆的负责外交及经贸的政府代表进行深入交流。这些交流经验为笔者提供了丰富的见识。经过多次深入交谈,了解中东多国对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兴趣和动力,笔者综合各方讯息,得出以下见解:中东主要产油国之所以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是为了实现经济多元化,摆脱对石油及相关产业的依赖。他们希望透过创新科技,将国内剩余的可再生能源转化为新的可依赖性外来收入(即自然资源出口所产生的收入;”Rents”)。

对于其他非产油国,他们希望通过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减少对传统化石燃料或电力进口的依赖,并将可再生能源转化为新的外部租金收入,以推动国家的经济发展。由此可见,中东国家是十分关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而且更是希望能够早日完成能源转型,并期盼可再生能源能够产出更多更大的经济效益,创造新的可依赖性收入,推动经济多元化和现代化的同时,亦能造福万千国民。

由此,中东多国大力投资和推动能源转型和洁净能源的发展。尽管多国在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方面取得了非凡成就,但他们也面临许多挑战。以约旦为例,该国拥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和生物能源,并且拥有最先进的可再生能源法律、监管机制和发展框架。今年较早前,约旦已成功实现了原定于2030年的国家蓝图,将可再生能源占整体能源的31%的目标。约旦政府还计划将这一目标提高到50%,并致力于将国家打造成地区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并将环保发电出口至周边国家,以增加国家外来收入。

然而,与其他中东国家一样,约旦面临着一系列挑战。这些挑战包括能源基建的滞后、电网规划的不完善、资源过度集中于太阳能和风能,而较少关注地热能,以及缺乏能源储存系统和外来投资。此外,还有国家电力公司的债务问题等。这些困难不仅影响了约旦发展可再生能源的程序,还成为了该国实现经济现代化和多元化的障碍。

一些约旦官员和学者对于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进展是否如预期感到担忧。他们担心,如果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及以其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模式未能顺利进行,或无法成功实现新订定的目标,将对该国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同时,这也可能损害政府的公信力和管治威信。特别是那些一直反对以可再生能源来推动经济发展和多元化的政治势力,可能会趁机发起反对行动,进一步危及该国乃至整个中东的政治稳定与地区安全。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挑战不仅出现在约旦,摩洛哥、埃及等中东国家也面临相似的挑战。其他国家如阿联酋、阿曼、沙特阿拉伯和卡塔尔等近年也大力发展太阳能和风力发电,但是除了上述担忧和挑战外,还有对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对这些国家的经济高度依赖石油和天然气市场的一定程度冲击的担忧,这可能影响现有的收入,导致经济和社会的不稳定。其他因素包括庞大的资金需求、对外来技术和人才的需求、人才培训的需求、经济可行性等等,这些也是这些中东国家的官员关切的问题。

这些挑战对香港而言实际上是一个宝贵的发展机会。关键在于能否善用自身的优势,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与中东国家携手合作,推动可再生能源和绿色经济的发展。这不仅有助于这些国家实现经济多元化,同时也为香港企业和政府创造了发展机会,并间接推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笔者建议香港可以与阿拉伯议会联盟、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突厥议会和阿拉伯马格里布联盟等中东及北非地区的跨国组织创建合作平台和沟通渠道。这样的合作平台可以用来探讨签订自由贸易协议,同时协助中东国家提供金融、咨询、法制、教育或培训,以及能源基建建设等服务。这不仅将有助于香港巩固其在专业服务领域和金融业的领先地位,还将直接或间接地创造许多发展机会,特别是在伊斯兰金融领域。

最后,香港可以考虑通过协助发行伊斯兰金融债券,为中东国家提供资金支持,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之余,也可以借此机会发展本港的伊斯兰金融,成为伊斯兰世界外的新金融中心。当然,香港不仅应该与沙特和阿联酋等大国或上述跨国组织及平台展开合作,还应该考虑其他有发展潜力和值得投资的地区,如土耳其、阿塞拜疆、摩洛哥等。这种多元化的合作将有助于香港扩大其国际影响力,并在可再生能源领域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邝卓睿是香港群策汇思常务理事,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硕士,曾在澳大利亚国际事务研究所工作。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观点”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