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威并施|香港可以这样混下去吗?

撰文: 胡恩威
出版:更新:

特首李家超上任一年,香港有什么变化?要移民的移民,走的已走,留的继续留下。其实移民不只是去欧美国家,有些人开始思考是否移到深圳和内地其他城市,我认识有几位年轻设计师已经到内地发展,因为内地的发展机会确实比香港多。

香港的机会是即时性、短期性的机会,没有长远发展的可能。例如香港想弄创科创业,有很多什么什么计划可以申请,大埔科学园填一大堆表格,申请到一个小小的空间,只给你租用三年时间。三年过去了,不是无间道三年又三年;而是很大可能要离开。既然真正的机会不在香港,把心一横,到内地拼一拼、闯一闯,机会一定比香港多。

社会混乱平息,施政仍然混乱

2019年的社会混乱被《国安法》稳定下来,但是政府施政的“混乱”仍然存在。例如房屋政策,过去一年特首李家超的房屋政策,基本上还是和前特首林郑月娥那套一样。简约公屋基本上是一个“混下去”的政策。李家超执政第一年用混下去的方式运作政府。简约公屋造价267亿,开设一个政府部门去营运。兴建3万个单位。房屋署、建筑署等政府工程部门为什么不负责兴建工程,而需要成立一个新的政府部门?这就是一个混下去的政府现实。最大的问题是钱花了,但这些公屋什么时候才出现?仍然是一个谜。文件上写了些有弹性的日子,事实上什么时候落成?大家也只可以良好意愿旁观的等。

目前香港政府用“混”的方式去运作,政府推出的新界北部都会区发展咨询、交椅洲人工岛咨询,全部都是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完美推论,也是过去25年来香港政府那种地产模式的发展项目。香港一直以来都是用地产模式去发展产业,香港科学园就是一个例子。它是断断续续的短期续约模式,没有一个长远培养产业能够成功地在科学园落地生根。成功的产业怎可能在一个填大量表格短期租约形式里孕育出来?

整个科学园只是一个地产租楼模式项目,而不是发展真正产业的项目。到头来香港没有什么新的创科国际品牌出现,也没有什么新的品牌落户,香港科学园模式就可以这样混下去。混下去的广东话是“捞得掂”、“捞得好”和“识捞”。“识捞”和“会混”都是差不多的概念。浑浑噩噩,满口漂亮说话、煞有介事,采取一些即时行动,就好像很有能耐和本事。

看看政府过去一年做的事,可能李家超特首双脚还未站得稳,只可以用“混”的方法去做。财政司出来说派消费卷说得很兴奋。疫情过后搞Hello Hong Kong!Happy Hong Kong!活动,大家心知肚明都是混下去的今朝有酒今朝醉。

香港旅游协会每年花很多钱去推广香港,也是混下去的技俩。两只橡皮大黄鸭来香港,香港人显得很兴奋,但是在世界各地没有引起太大的关注,因为这只大黄鸭已经到过世界很多地方巡展,外国人已是见怪不怪。香港人见到黄鸭来了,比Happy Hong Kong更加Happy!因为香港有很多现实民生问题,似乎并没有解决。尤其是房屋问题,根本没有一个突破口。只可以望鸭止饿开心下。

官员在混,议员也在混

看看粉岭高尔夫球场,香港政府的处事手法就是一个混下去的做法。明知道不能得罪权贵去起公屋,于是就拖拖拉拉,胡混过关。口头说一定会起楼,但实质上不会起楼,市民心知肚明。茶餐厅观看电视的茶客都知道政府在玩什么游戏。最可悲的是香港土地很多,大家到新界看看,土地真的很多但都是荒废,农地不准耕,公屋也不准建。这些土地在等什么呢?就是等起二万蚊一呎起标的豪宅。

所以香港只可以混地产,不可以混其他产业或工业。一个很鲜明的对比是深圳。深圳是一个真正的科技之城、创科之城。香港最早发展数码港,腾讯或者DJI大疆创新本应将总部设在香港,为什么总部最后设在深圳呢?政府为什么不和DJI商议,把DJI的大疆天空之城移到香港发展呢?最有趣的是,香港民航处制订《小型无人机法例》,进一步阻碍无人机在香港的发展。这些事情就是浑浑噩噩,总之官员出来说两句漂亮的话,就好像把事情推进。

香港的旧区重建也是混下去,没有做基础分析研究。解决㓥房问题是旧区重建房屋问题,市区重建局应该负上最大责任。但市建局拿“七年楼龄假设重置单位呎价”做挡箭牌,说不够钱要问政府拨款,于是乎就这样可以混下去,目的就是把全香港变成大型商场加豪宅,这种冷气式商场设计,令香港的老街一条一条被消失。若果这些文化遗产消失了,香港还是香港吗?

香港政府官员真的很好运,不单是好“运”也很好“混”。浑浑噩噩,总之不要犯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事情有状况出现,就外判责任,口说加强监管、积极监管。鼠患最主要的成因是厨余,但搞灭鼠却却不处理厨余。这是一个因果关系,因为继续有老鼠,才需要食环署,政府才能可以混下去。所以厨余问题不解决,就是因为政府要找到它存在的价值。若果政府处理好厨余问题,基本上鼠患问题可能已经解决了一半。

例如树木,香港目前树木政策由官僚主导而不是专业主导。新加坡是专业主导,培养大量养树种树的专家和技工。詹志勇教授其实应该成为香港树木保育发展的总指挥,但他只可以变成一位悼念老树的发言人。一棵老树倒了,他就出来说话,但政府根本不会听也不会改,因为香港的架构就是这样混下去。官员混三年调迁一次,继续在新岗位混下去。

抢人才问题更加有趣,740万人口为什么还要抢人才?一方面说没有技工,社会及各行各业都招聘不到人手,原因就是因为香港毕业生不想到社会工作。为什么不想到社会工作?就是因为政府制造了一个假象︰念学位才是高尚,念技术都是失败者,于是乎香港缺乏大量技工。职业训练局应该培训职业技工,但是主导学校运作的都是官僚学术博士,缺乏在前线“落手落脚”的技术人才。学院走学术路线,把责任推到家长身上,辩称若没有提供学位课程,就没有学生会来报读。但是真的没有学生来报吗?说到底,人才是要抢,但政府说不出为什么香港没有而要外出抢,因为它连香港740万人口如何分布,有什么学历、年龄特色,都说不清楚。

立法会议员也有一种“混”的感觉。议员出来说议案如何如何不合理,但最后都是投票支持政府。所以特首李家超最好运,也最好混。他是回归25年来最好运的特首,因为他不需要面对方方面面的攻击和指责。没有传媒“砌他生猪肉”,他可以专心地去混。但是一年过去了,下一年若果又是这样,他还混得下去吗?

中央容不得香港浑浑噩噩

在高质量发展要求下,尤其是在中美角力之下,香港不可以这样混下去。我相信各大财团企业已经开始研究港币和美元脱钩对企业有什么影响。政府有否研究过联系汇率对香港经济的影响?有没有聘请经济专家进行Impact study (影响研究)?美元和港元会在什么时候脱钩?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我相信中央政府必然会有一个很严格的监督,因为香港金融体制会影响内地经济发展。中央必然会有一个积极进取的方式去监督。

除了金融问题涉及国家利益之外,其他民生问题本应是香港政府自身去负责和解决。但香港政府似乎也用一种混下去的方法运作,没有真的去面对问题。例如房屋问题、土地问题,做一些形式主义的咨询,没有深度研究。民间团体的中肯客观批评不听,学 者专家提出的批评也不听。来来去去就是一些大堆头的基建,实用的基础建设则欠缺。

看看深圳,除了大型基建外,有更多艺术空间、更多博物馆、更多公园、更多表演场地、更多创意产业园,有更多发展教育空间。香港呢?都是一些崇洋媚外的事情。西九文化区基本上是一个英美文化殖民地。政府引以为傲的Art Basel基本上是属于瑞士人,不是属于香港人,因为它称为Art Basel而不叫Art Hong Kong。若果香港团队真的做出和Art Basel一样的成绩,那么就真正的属于香港人。现在出名的是Art Basel而不是Art Hong Kong,大家要留意这一点。

若果从金钱角度财经角度看,香港当然是很成功,很多钱流进来。但在今天的数码时代,钱进来、钱流走都只是按一个按钮那么简单,用一部手机便可以处理数以百千亿的交易。所以香港只是有很多金钱在流出流入。生活在香港的740万人基本上只可以逆来顺受。你可以选择离开,留下来就要很努力地去面对这个用“混”来运作的政府。㓥房居民需要自强不息,寻找出路。若果等政府来拯救你,真是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

香港这个城市当然仍有很多可能性,问题是未来如何发展?看看海边便知道,香港海洋资源、海滨资源非常丰富,景观又好。其实可以发展成很有创意的商业区及旅游资源。但是看看目前香港的海滨长廊,都是由路政署高级工程师主导,兴建有大量不切实际、不能使用的硬件、落成后根本没有任何商业活动的海滨空间,只是给领袖领导出席剪彩活动,上载照片到社交媒体便算了。大家上政府官网页看看,有大量的官员合照,大量的典礼、大量的论坛,你也分不清楚是什么政策。总之拍一些照片就总结了一个活动。政府新闻处又是一个很混下去的部门,整个运作模式完全不切实际,也缺乏一个真正有系统让市民认识政府的渠道。

这不是政府新闻处官员的问题,而是顶层建筑,由特首、局长以至整个管治精英系统,觉得新闻处这样运作没有问题,花了几千万找一间外国公关公司,什么效果都达不到便完成工作。我相信应该是那家英美公司提出来的想法政府根本不敢做、不想做、不懂做,才导致出现这个情况。

政府这样混下去,香港会变成什么模样?时间在国家那一边。若果两制在未来几年不积极进取、进行真正的大改革,还是浑浑噩噩、混来混去,香港政府未来真的需要有一个临界点去进行大改革。那会是中央出手?还是等到2047年才去做?未来几年将会有很重要、很明显的启示。

作为普通市民,我只寄望大家自求多福、自力更新,努力做好自己的份内事。这可能是香港人目前唯一可以做的事情。因为这个政府没有兴趣和意愿,真真正正解决和面对政府管治能力极弱的现实问题。香港精英似乎利益固化得太厉害,不想作出任何改变,怕这些变化会影响他们的既得利益。这正正就有点像清朝末年的那种僵化状况。

香港目前社会发展到一个瓶颈,若果不依据中央提出的几个核心概念,改变利益固化,解决深层次问题,走高质量发展,建立文化自信、自主、自立的大目标,配合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话,我相信香港这个两制于2047年会否仍然存在是一个大疑问。因为两制的存在取决于香港制度不停自力更新,比内地制度进取进步,才能维持两制的实际需要。假设中国那一制改善得越来越好,比香港这一制更优胜的话,我相信香港将会变成一个和上海一样的直辖城市,这不是一个超现实和不实际的推测。

作者胡恩威是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江苏省政协委员、进念.二十面体联合艺术总监暨行政总裁。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观点”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