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声道|如何让世界知道“中国式现代化”
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在印尼旅游胜地峇里岛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加拿大总理特鲁多(Justin Trudeau)因一场短暂交谈而意外成为世界舆论主角。
这场发生在主会场外的“擦肩而过”,被加国记者在网上公开。影片中,习近平面带笑容提醒特鲁多将两人私下讨论的内容泄露给媒体“不合适啊”。
来稿作者:杨莉珊
特鲁多则回应道,“在加拿大,我们相信自由、公开和坦诚的对话,这也是我们将继续进行的。我们将继续寻求建设性的合作,但也会有我们意见不同的地方。”
习近平一边摇头一边说,“而且我们也不是那样进行(对话)的,对吗?如果有诚心,咱们就用互相尊重的态度来进行谈话,否则这个结果就不好说了。”影片显示,习近平在特鲁多说完后,重复了两次“创造条件”并与特鲁多握手后,面带笑容转身离开。
西方媒体对这段谈话如获至宝,并演绎出多个不同版本。其中法国《世界报》形容加拿大和中国的关系“进入到了冰川时期”,文章形容中加领导人的对话是一场“口角”,透露两国关系的紧张程度,又“分析”出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加拿大总理正在积极活动,以摆脱对中国的经济依赖,甚至形容这是"民主国家"与"独裁国家"的对话。
但最有趣的算是台湾亲绿媒体,虽然不在现场,但文字绘影绘声,恍如亲眼目睹,援引一名所谓“分析两岸政局的网红”的意见,指出特鲁多强硬“呛声”但中国翻译“忽略了”以致习近平不敢回应。但了解台湾媒体的观众都知道,这只是媒体的过度演译。
防止中国声音被扭曲
由这一件国际新闻可见,我们不能期望国际主动放下对我们的所有偏见。随著国家愈来愈受国际关注,国家在20大强调的“中国式现代化”,应该包括如何与国际客观分享中国的一切,并防止外国媒体扭曲中国声音。
笔者日前参加一个论坛,谈到香港之于国家有对国际讲好香港故事、中国故事的义务。香港是多元文化的汇聚地,香港年青人的身上充满青春活力,同时兼具中华优秀传统思想与国际视野,既能担当中华文化的传播者,也可以作为外国文化的吸收者,对于促进中外文化融合具有无与伦比的独特优势。
但是对于习惯于拿著自己的标准来看世界的西方媒体与政客,中国与香港有必要对外清晰展示己方的立场、原则与底线。国家主席这次在公开场合与加拿大总理的这短短一两分钟,向加国表明立场并说明诉求,便已达到上述效果。
这件事的象征意义颇大,因为我们要让国际知道,和中国交往需要遵守互相尊重的国际规则,在未征得中国同意便将会谈内容对外公开,这样的行为并不能够只用一句“新闻自由”便可轻轻带过。任何国家若想高持自己的一套准则来居高临下地批判中国,国家也将客观回应,绝不退让。香港特区做为全国最国际化的窗口,在与国际交往的过程当中责无旁贷,该如何说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是我们今天要开始深思的问题了。
来稿作者杨莉珊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香港(地区)商会主席。文章的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观点”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