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为民|香港需要科技教育策略
在完善选举制度之后,立法会“资讯科技界”已经变成了“科技创新界”。这既反应了香港要实现“十四五”规划中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目标,也配合了国家“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科教”是息息相关的,然而我们的中小学教育目标,只有“资讯科技教育策略”,而没有科技教育策略。
施政报告推出在即,笔者认为是时候检讨香港的教育政策及目标。我们应推动“资讯科技教育策略”升级为“科技教育策略”,做到特首政纲中所说的“优化教育装备未来”——“推动STEAM (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 基础教育普及化、倡导全民创科思维”,也应以提升新一代的科学数理能力为工作目标。
来稿作者:洪为民
根据教育局网站,中小学教育目标除了提供12年免费小学及中学教育外,也要“提高学生两文三语的能力”与“提供五育并重及多元化的学校教育”。至于在资讯科技教育一节,目标是“透过发挥资讯科技的潜能,提升学与教的互动经验,以释放学生的学习能量”。也就是说资讯科技只是被视作教育的手段。而笔者认为,要培养我们的下一代“未来就绪(Future Ready)”,必须把“提高学生的数理能力”纳入未来教育目标之中,成为与两文一样的重要目标。
坊间和教育当局有一个很大的误区,加强STEM或者STEAM教育的方法主要是透过课外活动和兴趣小组。在笔者看来,STEM应该是“In-curriculum”而不是“Extra-curriculum”! STEM 教育的本质应该是培养孩子的数理逻辑思维、研究能力以及对科学的认知,而不是教孩子写几个程式、用电脑做艺术创作,或者装配几个机器人。
小学科学独立成科 中学增强数理逻辑
提升同学两文三语能力是八九十年代的思维。在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的年代,对数字世界的认知已经成为基本生存能力。 科技教育并不只是课外活动,而应该是常规课程的重要构成部份,并且需要从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社会应该重新审视,把小学的综合科学科目由常识科分拆出来,由具理科背景的老师任教,从小教懂小朋友科学精神,学会研究探索、逻辑推理抽象思维以及反复实验与验证理论。
中学方面,我们需要更具系统的STEM教育,并做到中小学更好衔接,尤其是提升同学的研究能力、验证及实验能力,增加他们对基础科研的兴趣。现在由于不同小学的STEM 教学内容有极大差异,中学无法判断小朋友的STEM 水平,导致中学重教小学已有的STEM 内容,令同学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浪费资源。在新高中DSE下,同学要选修的科目少了,结果引致高阶数理逻辑思维训练不足。担任大学教授的朋友们告诉我,现在进入本科的学生的数学基础不够好,大学一年级需要教他们认为本来在中学阶段就应该教的内容。基础不足的其中一个后遗症就是,学生对于研究不感兴趣,毕业后也就不再报读研究生课程。在香港读理工科博士的学生里面,本地学生只占不到10%。
长远的科技教育策略,需要一环扣一环,不单更有效利用资源,也能从小培养孩子的数理逻辑和研究兴趣,让更多的学生愿意从事科技研究,这样才能培养出建立香港国际创科中心需要的人才。
作者洪为民是全国人大代表、丝路智谷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文章的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香港01无关。
“01观点”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