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梓谦|以文化艺术作核心 推动中外交流与经济发展
疫情令经济活动停摆三年,旅游业界终于见到曙光,很多市民在政府放宽入境安排后,急不及待计划外游。但是,本地酒店业、餐饮业及零售业更期待的是香港可以早日完全与内地及海外通关,全球旅客可以重回香港旅游消费。
业界与社会同样期待行政长官李家超在首份《施政报告》开创新猷,在巩固香港“美食天堂”及“购物天堂”外,更要有全盘政策推广香港成为独具魅力的“文化之都”。大众期望新成立的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可以将文化艺术结合旅游,将文化艺术融入生活,将文化艺术转化为中西交流的媒界,逐步建设香港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
来稿作者:黄梓谦
香港扮演国家对外文化交流窗口
自《十四五规划》提出香港发展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后,本地举办的文化艺术活动逐渐增加,社会更多关注香港的文化艺术发展,业界更期待政府推出全面的文体旅长远发展蓝图。建设香港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是一庞大而艰巨的工程,必须确立“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目标与定位,理解香港的独特优势,才可发挥香港所长,将中国文化输出国际,提升香港与国家的软实力。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之魂,文艺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我认为香港的定位必然是以弘扬中国文化为本,同时面向西方多元文化,以促进中外文化在不同方式的交流。我们不能只满足于表演团体或展览单位与观众的单向交流,更要兼顾多形式的全方位交流,包括文艺团体、博物馆、艺术家之间的互动、举办文化高峰会促进学术交流及艺术品拍卖等。作为高度国际化的弹丸之地,香港应以发展成为全球文化艺术枢纽为目标,将国家与西方最优质的艺术带来香港,善用西九文化区内的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M+博物馆和戏曲中心、香港艺术馆、大馆及其他文化艺术场景,全年无间断地举办国际级文艺活动,填满一年365日的日程,让香港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中心点、全球艺术爱好者的旅游景点。
中联办副主任卢新宁早前提到香港在南金融、北创科外,“中间必须有文化”。我非常同意这个观点,香港必须有文化,有联通中外文化的力量。过往香港与内地工业合作发展的“前店后厂”分工模式,同样适用于推动香港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过程中。内地拥有庞大的艺术创作场景,香港则是具相当规模的艺术展示舞台。事实上,内地不少艺术家都是通过香港这个平台打响名堂和增加国际知名度。举例说,吴冠中在国际声名大噪,全赖香港画廊的第一代领军人物将他的作品带到香港,再向国际输出。他的油画《周庄》在2016年保利香港春拍以2.36亿港元成交,不仅创造个人作品的拍卖纪录,也刷新中国当代油画的拍卖纪录。中国当代艺术家曾梵志第一次离开内地举办的个展地方正是香港,他的《最后的晚餐》以过亿元成交,而他成功问鼎首件过亿元的亚洲当代艺术作品也在香港苏富比拍卖的。通过香港成名的内地与海外艺术家还有很多,充分证明香港作为国家对外文化交流窗口的明显优势。
《施政报告》即将公布,就建设香港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笔者在此抛砖引玉,有以下建议:
一、以香港为核心编织全球文化艺术网络 全年举办世界级文艺展览
要成为中外文化艺术枢纽,香港应编织及扩大与全球及国家知名艺术馆和博物馆的合作网络。香港政府与知名艺术馆和博物馆,如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大英博物馆、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博物馆、巴黎庞比度中心、意大利卡波迪蒙特博物馆与乌菲兹美术馆等合作,举办不同的展览。随著西九文化区项目落成及东九龙文化中心即将建成,建议进一步扩大国际及国家文艺合作网络。另外,亦可以与更多主打文旅的城市合作举办双年展。例如,香港可以与国家首都的文化重镇朝阳区签定协议,与朝阳区内的文化艺术资源,如798艺术区、郎园Station、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中国电影博物馆等寻求合作,以达成全年无间断举办世界级文艺活动的目标,让香港人及旅客全年任何时都可以在香港欣赏最优质的艺术。
二、大力推广文体旅游场景 吸引多元旅客
香港需要用崭新进取的宣传手法向全球宣传香港旅游。得知旅发局已预算用最少一亿元,向全球推广和宣传香港旅游,绝对是一个十分好的开始。早在2019年,新加坡旅游局邀请香港长跑好手姚洁贞和陈家豪到新加坡,为他们拍摄旅游宣传片,针对香港的跑步爱好者,吸引他们到新加坡跑步和旅游。在面书与Instagram拥有2千万粉丝,著名创作影片公司Nas Daily创办人亚辛(Nuseir Yassin)就曾经拍片解释为何他会搬到新加坡,这条3分钟短片吸引850万人观看,3.2万人分享,十分受欢迎,极具宣传效益。他拍摄另一条1分钟短片更利害,内容是介绍新加坡为何如此清洁,最后获9700万观看,100万人分享。 香港可借镜新加坡的做法,有针对性地邀请海外意见领袖到香港旅游及拍摄贴地的旅游经历作宣传,通过他们说好香港故事。
或许政务司副司长卓永兴在全港清洁运动圆满成功后,也可以邀请海外名人拍1分钟短片介绍香港环境也很清洁,吸引更多人来香港旅游。另外,当局也可以率先在全球重点城市的国际机场、铁路站、大型商场等用文体旅的角度全方位宣传香港旅游。在疫情开始前,香港的过夜旅客人数及人均消费皆出现下降趋势,业界希望香港与国际通关后可以透过丰富的文化、体育场景来吸引更多游客,增加过夜旅客人数和过夜旅客平均留港时间,带动旅客人均消费增长。例如,香港可以推出以文体活动为主的旅游门票套装,吸引11月来港观看国际七人榄球赛的游客到西九文化区欣赏艺术和消费。当然,香港与内地通关后也要采取针对内地游客的宣传方法。
三、赠送机票与入场券 派发文旅消费券
外界盛传政府将在全面与国际接轨时,会向海外旅客赠送50万张机票。建议政府亦为这些海外旅客附带赠送香港博物馆、表演场地的免费入场门票或入场门票的折扣券,吸引他们亲身体验香港作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魅力。同时,政府亦可考虑向旅客及市民派发只适用指定本地文旅商品的文旅消费券,推动旅客及市民参与香港的文旅活动及购买文艺产品,增加文艺体验,提升文艺素养。
四、成立大湾区文体旅工作专班
为了落实《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建议成立大湾区文体旅工作专班。专班成员由大湾区11个城市的文体旅主要官员组成,每月定期开会,整合及分享大湾区的文体旅资源,共同推动大湾区旅游产品,让旅客掌握大湾区内的文化艺术及体游活动最新资讯,拓展一程多站旅游,扩阔国际旅客客源,带动大湾区整体旅游发展。
五、为本地艺术家提供展示艺术作品场地
随著香港逐步发展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香港艺术家应该可以在更大的舞台发展。本地艺术家与所有艺术家一样,不一定有足够的资源组用场地来展示艺术作品,接触潜在的观众与消费者。建议政府可以在香港和内地,如大湾区城市,为年青艺术家寻找免费或廉租的短期展览场地,让香港艺术作品可以更贴地接触香港和内地的普罗大众及潜在消费者。
六、扩展文化艺术人才培训计划
香港要积极培训文化艺术人才,以满足“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发展需要。现时,艺发局设有本地和海外奖学金,以资助艺术行政人员和策展人员在本地和海外院校修读与艺术行政有关的硕士学位课程及其他专业课程;亦提供资助,让资深的艺术行政人员和策展人员提供在香港以外地方的暂驻机会。建议政府进一步将资助扩展到学士学位课程的大学生,例如与中央美术学院合作,设立奖学金,鼓励香港青年到国家级学院进修;亦应扩大与北京故宫博物院、故宫学院及其他国内及海外知名博物馆合作,为更多年轻提供实习机会,让他们扩阔眼界,累积经验,为香港未来建立文化艺术人才库。
“以文艺之光,铸时代之魂。”弘扬中国文化,推动中国文化艺术发展,提升国家软实力,对国家未来发展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十分重要。香港作为国家的“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任重道远,期望新一届政府的首份《施政报告》力创新猷,制订文体旅长远发展蓝图与绩效目标,达成国家对香港的期许。
作者黄梓谦是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观点”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