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声道|似水无形,回头是岸——“九二共识”三十年

撰文: 01多声道
出版:更新:

今年是代表中国大陆的“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海协会)及代表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海基会),于香港进行事务性磋商时达成“九二共识”的三十周年。

过去三十年,大陆政府、台湾的国民党政府及民进党政府对“九二共识”有各自不同的诠释。两岸关系也因三方对“九二共识”的理解不同,时而紧张,又时而祥和。“九二共识”是如何在两岸各取所需下曾成为两岸关系的定海神针,对未来的两岸关系又有什么启示?

来稿作者:黄秋声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两岸便在国际上竞逐代表“中国”。大陆一直强调“中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世界上代表包括台湾在内的全“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则坚持“中华民国”是正统的“中国”,在国际上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有你无我,互不相容。虽然如此,两岸对“一个中国”是有默契的,双方在国际上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无论“中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或“中华民国”,都强调世界上是只有“一个中国”,完全没有争论。双方的宪法也把对方的领土纳入自己的领土范围。两岸只指责对方不能代表“中国”,却没有指责对方违背“一个中国”原则。

共识: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
分歧:涵义认知各有不同

随著1987年10月15日台湾政府宣布开放居民到大陆探亲,两岸民间交往渐多,两岸政府需要协商解决各项问题。台湾政府更改以往一直奉行的“汉贼不两立”及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三不”政策。1992年8月1日,台湾的李登辉总统主持“国家统一委员会”全体会议,通过关于“一个中国”的涵义:“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但双方所赋予的涵义有所不同”。

同年10月26日至30日,海协会及海基会在香港进行两岸“文书验证”及“挂号函件”的事务性磋商。期间,海协会提出“一个中国”的政治性议题,但因双方对“一个中国”的涵义有分歧,无法在磋商中达成协议。随后,双方进行了一系列函电往来。海基会于11月3日提出“双方虽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但对于一个中国的涵义,认知各有不同”。海协会在11月16日回函中提出“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统一。但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12月3日,海基会对海协会的覆函表示欢迎,强调“我方始终认为:两岸事务性之商谈,应与政治性之议题无关,且两岸对‘一个中国’之涵义,认知显有不同。我方为谋求问题之解决,建议以口头各自说明”。

大陆在两岸事务性事情磋商期间提出“一个中国”的政治性议题,目的是确认海峡两岸属同一个中国,贯彻自建国后一直坚持的“一个中国”原则。台湾则认为“中华民国”自1971年10月26日退出联合国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已成为联合国中代表“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如接受这个“中国”就等于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上是中央政府,对外代表台湾。因此,台湾提出接受“一个中国”原则,但对“中国”的涵义认知各有不同,确立“中国”就是“中华民国”,达到“一中各表”(注1)。

搁置争议 两岸关系更进一步

两会的函电证明了双方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但从未就“中国”的涵义达成一致看法,亦从未就此签署协议。“九二共识”的精髓是两岸透过两会确认以往的默契,双方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同时对“中国”的涵义各说各话。这样两岸便可以有各自解读的空间,双方也可以展现自己的立场,达致搁置争议,客观并存的效果。在满足各自的立场下,双方可避免因对“一个中国”的不同定义而阻碍两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国民党于2008年重新执政后,以“一个中国,各自表述”为原则定义“九二共识”。大陆则定义“九二共识”的核心意涵,是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两岸在各自解读“九二共识”下保持和平,不但海协会与海基会恢复及保持密切接触,更促成两岸相关政府部门直接联系。除了实现直接通邮、通商及通航的“三通”,更就两岸经贸、文化、旅游、教育及司法互助等各方面签署23项协议。

在稳定的两岸关系下,大陆配合台湾倡议的“外交休兵”政策,停止挖角台湾的邦交国,并在“一个中国”前提下,给予台湾更大的国际空间,让台湾以“中华台北”名义参与不同的国际组织。两岸关系亦提升至最高领导人平等地面对面讨论政治性议题。2015年11月7日,台湾的马英九总统便与大陆的习近平主席在新加坡会面。“九二共识”成功令两岸关系更进一步(注2)。

期待有民进党特色的“九二共识”和平论述

直至2016年5月20日民进党的蔡英文总统上任,只重申“尊重1992年两岸两会会谈的历史事实”,却没有说接受“九二共识”。大陆便表示由于台湾新执政当局未承认“九二共识”,认同其核心意涵,动摇了两岸互动的政治基础,导致了两岸官方与两会的沟通机制停摆,两岸关系便急转直下,台海紧张局势不断升温。

无可否认,民进党的台独理念始终未变,大陆亦因此难以与民进党建立互信。在民进党的传统思维下,一直以“两国关系”来定位两岸关系。然而,和平不分统独立场。无论台湾人的政治取态或统独立场如何,普遍都希望建立和平的两岸关系。台湾要继续发展,两岸便要保持和平。事实上,没有过去几十年的和平,台湾现在的一切经济及民主成就都几乎不可能。这是台湾根本利益所在。另一方面,如果两岸持续僵持下去,两岸之间便走得愈来愈远,分得愈来愈开。这并不符合大陆的战略。大陆要促进统一条件成熟,两岸便要建立稳定、和平及长期合作的密切关系。两岸的紧张关系持续,对双方也不利。

过去三十年的两岸关系证明,只要两岸之间不要在“一个中国”上再咬文嚼字、错误延伸或意气用事,两岸便能在这问题上搁置争议。两岸同时回到“九二共识”的初心,“九二共识”在未来仍能成为两岸关系的定海神针。相比国民党,民进党与大陆没有仇恨及历史包袱,更有条件正视大陆的诉求,以确保台湾的安全。自民进党创党以来,一直有声音倡议建立稳定的两岸关系。无论以往由许信良提出的“大胆西进”,或由谢长廷提出的“宪法一中”,也不拘泥于既定的意识形态。

现在民进党已在台湾掌权六年,在立法院有过半数的议席,具备稳固的执政基础,应思考在与西方阵营强化关系之余,如何打破隔膜,恢复两岸政府间的交往。民进党一直代表著革新,反复强调要捍卫台湾。若要做到便不可只向西方阵营一边倒,必须同时改善两岸关系,让两岸保持和平。否则,一切都是空谈。民进党政府不妨尝试提出新的大陆政策,或有民进党特色的“九二共识”和平论述,证明有能力处理好两岸关系,让“九二共识”的搁置争议及客观并存精髓能重新发挥作用,降低两岸的敌对状态。

Be Water,My Friend !

在历史长河中,让“九二共识”似水无形,既柔软又刚强,在两岸关系中像水一样流动;既适应两岸的不同政治观念,又汇聚为强大的力量,推动两岸各党派回到“九二共识”的初心,造福两岸百姓。无论如何,在美国众议院议长访台及大陆进行围台军演后,两岸也应打破敌对僵局。这是两岸人民的共同需要,亦应是两岸领导人思考两岸政策的出发点。

注1:〈还原1992年香港会谈历史真相〉,2019年1月3日记者会,中华民国大陆委员会网页

注2:马英九(口述)、萧旭岑(著),《八年执政回忆录》,(台北,天下文化出版社,2018)

作者黄秋声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研究院。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观点”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