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畅|“大而美”劫贫济富——特朗普从“合众国”变“分裂国”总统
近日,美国众议院通过由总统特朗普力推的“大而美”税收与支出法案,特朗普于7月4日美国独立日正式签署生效。法案的名称听起来光彩夺目,但其中内容是否真如其名般“大而美”?透过冷静分析,我们或许能看清这部法案的真实面貌及其对美国乃至全球经济格局的深远影响。
光彩背后:精心算计的劫贫济富
这部法案的核心理念围绕三个方面:减税、削减社会福利、提高债务上限。表面上,特朗普政府宣称这将促进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但实际分析显示,这更像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劫贫济富”工程。
首先看减税部分。法案声称将在未来10年减税4万亿美元,包括小费免税、加班费免税、提高遗产税和赠与税的免税额度等。听起来人人有份,但细究就会发现,这些措施多数在2028年自动失效。而2028年又逢选举年,若想继续税务豁免,就要继续支持特朗普派系。更关键的是,遗产税的减免主要惠及富人阶层——试问,有多少普通美国人能留下价值数百万美元的遗产?
福利绞杀:加剧扭曲的分配不公
同时,法案保留了对冲基金等金融机构惯用的“附带权益税收漏洞”,让他们可以用20%的资本利得税率缴纳原本应达37%的个人收入税。根据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的分析,收入最低的20%家庭年收入将减少2.9%(约700美元),而最高20%家庭收入增加 2.2%(5700 美元)。这种倾斜式的“减税”,不啻是对美国社会财富分配的进一步扭曲。
与减税相对应的,是法案对社会福利的大幅削减。食品补助(SNAP)计划的领取年龄从54岁提升到64岁,意味着一个63岁失业的老人必须找工作才能领取食品券。而家庭中有18岁以下孩子的豁免工作要求,变成只有7岁以下才适用,直接削减了大批中低收入家庭的补助资格。医疗补助(Medicaid)的变化更为剧烈。法案削减了近1万亿美元的资金,同时提高资格门槛,要求无抚养义务的健康成年人每月必须完成80小时的工作、学习或社区服务,否则无法获得医疗补助。根据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的数据,这一变化将导致至少700万人在短时间内失去医疗保险。
财政毒药:寅吃卯粮的债务陷阱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社会福利削减政策多数被设计在2028年之后才开始执行,也就是说,特朗普即使连任两届,这些负面影响也将留给下一届政府处理。这是一种典型的“即时收益,延迟痛苦”的政治算计。
“大而美”法案将债务上限提高了5万亿美元,根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的数据,这项法案未来十年将让国家债务增加3.3万亿美元,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BO)已经明确指出,光是未来每年的利息支出就将增加550亿美元, 2024财年美国债务利息支出达8,820亿美元,首次超过国防开支,占联邦收入18%。法案实施后,未来十年利息支出将再增 5,500亿美元,相当于每年多建10艘福特级航母的成本,这对美国经济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科教削资:科技霸权的自我瓦解
法案中还包含了大幅削减科研和教育系统拨款的内容。国家科学基金会(NSF)2025年预计来自政府的资金比2024年直接减少51%,这在美国历史上前所未有。再加上特朗普政府对国际学生的签证限制、对学术自由的打压,使美国顶尖高校的全球吸引力下降。《自然》调查显示,75%的科研人员考虑离开美国,其中华裔学者占比最高。这种“逆全球化”的人才政策,将使美国失去创新引擎。
几乎所有业界人士,无论政治立场如何,都一致认为这是对美国学术界的人为破坏,其负面影响可能需要10-20年才能恢复。科研和教育是国家创新能力和长期竞争力的根基,此举无异于为了短期政治利益而牺牲美国的未来。在当今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美国如此大幅削减科研投入,无疑会在未来与中国等竞争对手的较量中处于更加不利的位置。这或许是法案中最具战略性失误的部分。
从更深层次来看,“大而美”法案暴露出的是美国当前政治制度的根本性缺陷:两党不断轮替,政策高度不稳定,无法凝聚社会共识,只能透过举债、发钱、短期利益输送来争取选票。这种政治模式不仅无法解决美国当前面临的贫富差距、医疗教育资源不均、社会流动性降低等深层次问题,反而将进一步激化社会矛盾,导致各州间贫富差距扩大,政治认同分离,社会撕裂加剧。长此以往,美国各州对联邦政府将更加离心离德,甚至可能出现地方财政自行其是、州议会阳奉阴违的情况,美国国家治理能力必将进一步弱化。“治国之道,富民为始。”美国透过“大而美”法案的“劫贫济富”,不仅背离了这一基本原则,更将自己推向更加分裂与衰败的深渊。
未来世界格局将更加多元,美国内部矛盾激化、国力日益下降,已经无法再一手主导全球秩序。反观中国,面对国际局势的剧烈动荡,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步推进改革开放,坚持以人民利益为中心,着力解决贫富差距、产业升级、教育科技投入等实际问题。此时,香港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视窗,更需发挥积极主动的角色,以自身的制度优势和国际连通性,为中国也为世界提供更加稳定、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动能,助力中国在全球舞台上发挥更重要的角色。
作者刘畅博士,是香港新方向总召集人。
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