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点论政|投入观看女排 强化国家意识

撰文: 01论坛
出版:更新:

来稿作者:刘仲恒

世界女排联赛香港站于启德体育园精彩上演,赛事精彩纷呈,令人如痴如醉。其中,中国女排与“东洋魔女”日本队的关键对决,更是掀起抢票热潮。当日门票开售后,超过9千个座位迅速售罄,透过电视直播,可见现场座无虚席。笔者在家亦全程投入观看,国家队与日本队、意大利队的两场比赛,一场不落,客厅气氛热烈,宛如置身球场。

体育,既是学校的主要科目之一,亦是许多人终身的兴趣所在。与此同时,长期以来,体育也是体现国家认同、各国塑造自身形象的有力途径。四年一届的奥运会和足球世界杯,皆是令全球为之疯狂的赛事。对于参赛运动员而言,这不单是一场体育竞技;而对亿万观众来说,观赛也不仅是休闲娱乐,更是各国国民确立自身世界地位、展现文化价值观以及激发民族自豪感的重要平台。

国家认同与归属感至关重要,乃是国民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国家认同涵盖文化、语言、历史以及包括体育在内的各项国家成就,总体而言,是对一个国家全方位的整体感知。在这一组成中,体育可谓最具“动感”,能自然而然地促进团结,增强集体自豪感,使全体国民为著比赛胜利这一共同目标,热情地凝聚在一起。每逢奥运会期间,前往大型商场的大屏幕前观看比赛的人群,便能深刻体会其中意涵。

即便同为一个国家的国民,也可能来自不同的文化、语言背景以及不同种族。以中国为例,我们拥有56个民族,各民族在衣著与文化上各具特色。即便在广东省内,潮汕地区和江门等地所讲的方言,与广府话也大相径庭。在这种情况下,体育运动犹如神奇法术,具备强大力量,能将来自不同背景、种族、地区的国民团结起来。对于人口多元化的国家而言,国家体育队作为团结象征的意义尤为重大。许多时候,运动员来自全国各地,当他们代表国家参赛,所代表的便是整个国家,而非仅仅是其所在地区。

一个人对自己所属国家是否感到自豪,意义非凡。在建立对国家的心理认同与身份认同方面,体育赛事能发挥关键作用。在大型体育赛事中取得胜利,足以展现一个国家的力量、耐力与竞争力,同时,也是该国软实力的有力彰显。在奥运会上摘得桂冠,便能登上颁奖台,听国歌响起,看国旗升起。那一刻,是提升国家在国际舞台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的最佳时刻,许多运动员和观众往往热泪盈眶。

笔者犹记,中国于1984年重返奥运会。自那以后,奥运会成为展示国家实力的重要舞台。国家队在体操、跳水和乒乓球等项目上的主导地位,不仅体现了运动员的卓越实力,更为国人带来深深的民族自豪感。

作者刘仲恒是放射科专科医生、香港大学公共卫生硕士、团结香港基金顾问、香港全球专业青年倡议行动创始召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