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夏宝龙促港改革 北都提速破局
来稿作者:杨华勇
在《香港国安法》实施五周年与《维护国家安全条例》全面生效的背景下,中央港澳办主任夏宝龙于6月18日抵港展开五天考察。夏宝龙连续第三年来港调研考察,他6月22日离港,预计会出席6月21日举办的“香港国安法公布实施5周年论坛”并发表演讲。
此行不仅是国安工作的阶段性检视,更凸显香港发展重心向经济转型与民生破局的战略转向。夏宝龙主此次香港调研,首站即肯定特首李家超在维护国安、拼经济、谋发展、惠民生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并强调特区政府须切实担起“特区当家人和第一责任人”的角色,带领香港在由治及兴新阶段深化改革创新,加速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这一定调,既是对特区政府的信任,也隐含对发展效率的更高要求。
6月19日,夏宝龙在香港进行考察调研。当日上午,夏宝龙在政府总部与爱国爱港团体代表座谈。下午,夏宝龙在政府总部与香港主要高校代表座谈,之后考察启德体育园。夏宝龙见八大管理层,访体育园,与“爱国爱港团体代表”座谈。2023 年夏宝龙首度访港时,曾经到访港大和科大。他过去也有个别会见本港大学管理层,表示香港的大学是重要优势和核心竞争力,要不断擦亮本港高等教育的“金字招牌”。
《香港国安法》实施五周年,23条本地立法已完成,香港基本补齐了国安法律框架的短板。国安屏障既固,香港亟需以改革魄力破解深层矛盾,外资观望氛围、民生沉屙、产业升级瓶颈,皆需在夏宝龙此行中寻得破题金钥。夏宝龙多次强调香港不仅要做好国安工作,发展也是关键字。现在香港已筑牢国安屏障,夏宝龙此次访港不会只聚焦国安,还会关注经济和民生,特别是北部都会区的发展。
北部都会区是夏宝龙多次关注的重点专案,夏宝龙在2023年首次以中央港澳办主任身份来港考察时就曾视察北部都会区,表示该专案关系到市民福祉、下一代发展机会和香港的未来。2024年2月,夏宝龙再次南下与香港工商界代表见面,鼓励工商界参与北部都会区建设。
特首李家超对北部都会区发展表示心急如焚,因为专案面临土地开发程式繁琐、行政效率低等问题。夏宝龙今年2月视察河套香港园区时,明确期望特区政府要勇于改革、敢于破局、不断创新。最近在2025年2月,夏宝龙到大湾区调研,李家超随后表示要改革破局,牢记时不我待的紧迫性。
北部都会区成破局关键,北都是香港突破发展困局的战略支点。北都以“双城三圈”对接深圳,推动创科产业与土地供应双轨并行,不仅破解住屋短缺沉疴,更构建经济新引擎。北都占地逾300平方公里,释放潜力远超传统市区,务须加速基建、精简程式,促进跨境要素流动。此规划能否高效落实,关乎香港能否跃出内耗、重拾竞争力,实为破局关键所在。
夏宝龙将北部都会区定位为“香港未来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长远发展”引擎,但当前推进面临两大瓶颈:土地开发程式繁琐:如古洞北及粉岭北发展区因业权争议,169亿补偿金未发放,严重拖累进度;北部都会区统筹办事处缺乏法定权力,难以协调规划署、地政总署等多部门,导致重复评估与责任分散。
对此,夏宝龙早前已下达“死命令”,要求特区勇于改革、敢于破局、不断创新。李家超亦回应将深化“片区开发”模式,简化流程吸引市场力量参与,体现“时不我待”的紧迫性。
夏宝龙多次敦促工商界以实际行动支援北部都会区,强调做比说更重要。他批评部分地产商囤积土地拖延开发,呼吁学习深圳速度,在支援北都建设中调整自身策略、推动产业升级。近期85家企业签署发展意向书(含32份千亿专案协定),显示工商界正响应号召,但需警惕“联营困绑”下可能挤压本地中小企空间。
夏宝龙调研深水埗“社区客厅”等案例,凸显民生痛点需与经济发展同步破解。夏宝龙要求工商界为降低住房、水电、教育等生活成本“寻求最大公约数”,在“舍与得”中体现社会责任。北都规划亦需平衡原住民安置、产业就业与生态保育,避免沦为“地产化”工程。
夏宝龙此次调研,实则为香港注入“破局提速”的强心针:以行政改革打破北都桎梏,以工商实干替代空谈,以民生温度校准发展航向。
作者杨华勇是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常委、香港中华总商会副会长。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