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点论政|面对美国“胡作非为” 整套思维方式要改变
来稿作者:刘仲恒
在众多经济学家眼中,当下特朗普政府的举措,无异於单方面挑起了一场贸易“世界大战”。且美方采取的是无差别攻击模式,就连长期盟友与邻邦亦未能幸免。从某种程度而言,这倒也有好处,至少能让那些国家的领袖与民众看清特朗普的真面目。但与此同时,美国的“胡作非为”,也迫使我们不得不深入地重新审视诸多重要问题,在某些方面,甚至可能需要对整套思维方式进行彻底改变。
首先,大家需做好“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心理准备。通俗地讲,便是东家不打打西家,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美国以高关税封闭国门,我们便必须积极寻求新的贸易伙伴。在此方面,中东地区不失为一个上佳之选。经济学家普遍预计,受石油产量回升以及地区冲突缓和的推动,今年中东和北非地区的经济增长将反弹至3.6%左右,这一数字明显高于今年及明年全球经济增长率预测值3.3%。换言之,中东地区的经济增速将超过全球平均水平,作为贸易伙伴,其前景值得看好。
然而,笔者认为,“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仍只是一种相对治标不治本的应对策略。似乎我们需要更深入地探究,究竟是何种因素支撑著经济增长这一更为根本的问题。从另一角度来看,特朗普“不理性”的政策,让我们看清了一个事实:多年来单纯依靠环球贸易作为经济增长动力的时代,或许已然走向末路。
曾几何时,贸易宛如头戴光环的神圣字眼,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在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全球贸易的增长速度远超全球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然而如今,二者的增长速度已大体持平。此番特朗普政府的肆意妄为,必将会把对全球贸易“打残”。也就是说,再寄望于贸易成为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已然不切实际。
既然依靠全球贸易实现经济繁荣的时代已然落幕,我们就必须重新思索新的经济增长亮点。毕竟,商海沉浮,经商之道不可一成不变。旧有的模式已然行不通,就需灵活变通,展现出最强的适应能力与韧性,这些将是未来取得成功的基本要素。
我们仍旧期望经济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倘若贸易之路受阻,便需悉心考量其他领域。提升生产力不失为一个可行且可持续的途径。通过提升生产力,进而借助新的生产力提升经济表现,这或许会是一条出路。
在这个由资讯科技与AI主导的时代,提升生产力意味著加速数字化进程,并在相关领域投入更多社会资源,比如研发与教育。笔者相信,在当今及未来的世界,数字化程度高的国家,将比数字化程度低的国家拥有更高的生产力,这绝对是一个值得投资的领域。
如此看来,环球贸易不再支撑经济增长的时代落幕,并不值得我们黯然神伤,但却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应当思考的问题。
作者刘仲恒是放射科专科医生、香港大学公共卫生硕士、团结香港基金顾问、香港全球专业青年倡议行动创始召集人。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