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特朗普的全球关税战低估了中国经济的战略纵深

撰文: 01论坛
出版:更新:

来稿作者:杨华勇

特朗普政府发动的全球关税战,本质是一场零和博弈的豪赌。其试图通过贸易壁垒重塑产业链、遏制中国发展的战略设计,既高估了美国对市场规律的影响力,也低估了中国经济的战略纵深。

美国制造业回流缺乏基础支撑,跨国资本更倾向布局东南亚等低成本地区而非回归本土。强行切割全球供应链反而推高美国企业生产成本,加剧国内通胀压力。所谓“对等关税”实质是单边保护主义,最终由美国消费者买单。中国精准反制措施直击美国农业、科技等关键领域,展现了对等博弈能力。两国经济深度交织的现状,决定任何“脱钩”企图都将造成双输。

中国持续扩大开放、深化区域合作,正加速构建多元化经贸互联网。历史证明,技术封锁与贸易壁垒从未阻挡真正具有生命力的经济体崛起,唯有在竞争中寻求合作平衡,方能避免全球经济陷入“新冷战”陷阱。

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本质是对全球化的暴力切割,其战略误判在于将经济威慑等同于政治屈服。朝鲜战争的历史座标深刻揭示:中国维护核心利益的意志从不以物质条件为转移。70年前朝鲜战争在军事领域未能实现的“碾压”,今日在经济领域更无可能复制。中国作为120多个国家的最大交易伙伴,已深度嵌入全球产业链核心节点,绝非依靠单向制裁所能撼动。

中美贸易博弈的复杂性远超单一维度对比。中国完善的产业链与市场多元化确为重要优势,但需注意美国通过重构盟友供应链、技术封锁等非关税手段形成的制衡体系。中国持有美债的战略威慑存在双刃性:大规模抛售可能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同时削弱自身外汇资产价值。美国消费市场对中国出口企业的虹吸效应虽减弱,但技术断供对产业升级的制约不容忽视。真正考验在于科技创新能力与内需市场启动效率——前者决定产业突围上限,后者关系经济内迴圈品质。历史经验表明,持久战胜负不取决于短期筹码比拼,而在于制度弹性与改革魄力的长期较量。

特朗普向全球宣战,几乎所有国家一下子沦为受害者,这一切都是拜美国所赐。所有国家自然有联合起来“抗美”的诱因,实际上也为中国寻找盟友创造条件。对中国而言,为了这场史无前例的“关税海啸”,一早做了大量“抗震”工作,凭借自身优越禀赋,加上内外部署,有条件长期抗战,而且优势还会不断扩大。

特朗普想让美国再次伟大起来,中国人何尝不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一场许胜不许败的国运之战。在特朗普的疯狂关税计划冲击全球之际,最新一期英国杂志《经济学人》,在题为《美国如何最终让中国再次伟大》的封面文章中指出,特朗普这种将自己隔绝于世界的做法,反倒给中国创造了一个“绝佳机遇”,使其有机会重新绘制有利于自己的亚洲地缘政治地图。同时,在美国对外竖起高墙之时,中国还有机会重塑全球贸易关系。

美国若持续将关税武器化,只会加速推动RCEP、金砖机制等多边平台壮大。从WTO诉讼到稀土管制,中国工具箱中的反制手段兼具力度与精准度。历史将再次证明:以霸权逻辑挑战发展规律,终将撞上时代铁壁。

作者杨华勇是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常委、香港中华总商会副会长。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