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游客“进得来”也要“玩得好” ——西贡东坝之交通困境

撰文: 01论坛
出版:更新:

来稿作者:张展鹏

西贡万宜水库东坝,作为香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的核心景点,风景宜人美不胜收,在小红书爆火后更是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然而随著游客人数的持续攀升,一直存在的交通问题更显失控,成为旅游发展的一大障碍。

东坝交通三大问题

(一)交通方式受限且运力不足

万宜水库东坝属于限制区域,未经许可的车辆不得进入,游客出入主要依靠步行、小巴或的士。目前,新界区专线小巴第9A号线是唯一往返北潭涌与东坝的公共交通工具,但该线路仅在星期六、日及公众假期运行,每班次最多只能搭载约19位乘客,且末班车为下午6时半。即使部门要求营运商进一步加强服务,仍然效果甚微。受限于班次及载客量,在旅游旺季或节假日游客人数激增时,小巴的运力远远无法满足需求,导致游客排队等候时间过长,甚至出现了因赶不上末班车而不得不选择其他方式离开的情况。

(二)步行与的士出行存在隐患

对于选择步行的游客来说,从东坝到北潭涌的路程长达10公里,通常需时至少两个小时,而且有人车争路情况,游客需要时刻留意来往车辆,如果夜间步行更是增加了安全隐患。至于的士,虽然能够快速到达目的地,但东坝地区存在不少“黑的”,这些的士专门针对著急返程的游客,尤其是内地游客,动辄加价数百元,这种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游客的利益,也影响了香港作为旅游城市的良好形象。

(三)游客体验不佳,影响旅游发展

交通不便让游客的出行体验大打折扣,甚至可能导致部分游客放弃前往万宜水库东坝的计划。例如,有游客反映从福田口岸出发,需多次转乘,耗时超过两小时才能抵达东坝。这种交通困境不仅影响游客的满意度,也不利于香港践行深度游政策。

街渡服务及预约制可行

(一)满足交通需求,提供便捷选择

万宜水库东坝在假日期间,本地及外来游客人数大幅增加,一直捉襟见肘的交通配套实在无法应付这么大量游客到访。本人认为街渡服务绝对可以作为一种补充同时载客量较大,可以有效提高交通的灵活性和容量,为游客提供更便捷的出行选择。例如,从西贡公众码头甚或将军澳南海滨公园南梯台出发,街渡可以直接将游客送达东坝附近的登岸点,大幅缩短出行时间,减少游客的步行负担。

(二)完善基础设施,促进旅游发展

不论西贡公众码头或将军澳海滨公园南梯台已经具备成熟的街渡航线运营基础,设施相对完善,有能力支援新增的街渡服务。因此,只要政府相关部门积极寻找在东霸附近合适位置设码头登岸点位置便可。街渡服务的引入不仅可以满足游客的交通需求,还能进一步促进西贡地区的旅游发展,吸引更多游客前往万宜水库及其周边地区,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增长。街渡服务还可以与当地的旅游地点结合,打造更丰富的旅游体验(如导赏团、露营等),吸引更多游客选择水路交通,增加旅游的趣味性和新鲜感。

(三)以水路交通缓解西贡公路交通堵塞问题

此外,现时西贡公路的交通也十分繁忙,尤其是在节假日和旅游旺季。利用水路交通可以有效减少道路上的拥堵,提升整体交通效率。同时如果街渡航线能延伸至将军澳,并与现有的将军澳水路服务相连接,让游客可以直接从市区来往万宜水库东坝,无需在西贡转乘,从而减少西贡公路陆路交通压力

(四)利用预约制提升管理效率,改善游客体验

参照内地大型旅游景点的管理经验,预约制对提高旅游服务品质、推动旅游业稳定有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预约可以合理调节客流,避免游客在节假日排长队等候的情况,同时也能提升游客参观体验。政府也可以借助科技手段,如实时监控人流资料、动态调整入园策略等,确保游客既“进得来”,也“玩得好”。

(五)政策与协调的可行性

街渡服务作为现有交通网络的补充,可以与专线小巴、穿梭巴士等相互配合,形成更完善、更高效的交通体系。预约制则可以通过技术手段与政府协同共治,降低治理成本,有效应对突发事件。

因此本人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对万宜水库东坝的交通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充分评估街渡服务及预约制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可以借鉴内地的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预约规则和街渡运营方案。针对“黑的”问题,相关部门加大对非法营运行为的监管与执法力度,保护游客的合法权益。

希望政府相关部门能够重视这一问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改善万宜水库东坝的交通状况,为游客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和体验

作者张展鹏是西贡区议员。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