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之友|以更可持续的方式处理衣物
来稿作者:洪蔼诚
3月30日为国际零废物日,今年主题是“迈向时尚与纺织业的零废弃”,重点关注减少纺织废物并推动循环解决方案。衣物作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生产与处理方式对环境影响深远。 快速时尚让衣物更便宜,但线性经济模式下,潮流快速更迭造成浪费、水污染和碳排放问题。
香港市民丢弃大量衣物。2023年,弃置的纺织品总量超过17万公吨,但其中只有 14%被回收再利用。事实上,将纺织废料转为原材料也不应被视为首选方案。我们的衣物通常是由天然纤维与人造纤维混合制成,并且包含塑胶和金属成分,这种复杂的材质使布料分类回收变得困难。
过渡至循环经济是必要的。循环经济不是在衣物的生命周期结束时将其丢弃,而是涵盖修补、转售和回收等各个阶段。其关键在于从设计上避免浪费和污染,并尽可能延长产品和材料的使用寿命。过渡至循环经济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
举例来说,我们可以将破损的衣物带到店铺进行修补,而不是直接丢弃。Fashion Clinic是本港一家此类型的店铺,提供各种可见的衣物修补服务,或修理拉链等损坏部件。市面上还有一些零售商推出了自家的衣物修补和修改服务。
将不再合用的衣物放在二手商店转售,是一种既可持续又实用的选择。许多时装店专门售卖各式各样的二手衣物、鞋子、配饰和手袋,为旧物注入新生命。此外,一些商店还专门出售优质的二手婴儿服装和童装,以迎合注重节俭美德的父母需求。大家也可透过各种网上平台转售物品。
另一边厢,香港地球之友在屋苑、医院及其他公共场所摆放超过200个旧衣回收箱,收集完好的衣物,并将其捐赠给社会上的弱势社群。事实上,并非所有衣物都适合分配和捐赠,但它们仍可被再利用,制作成其他产品。例如,旧制服可以回收制作成塑胶杯,旧雨衣也能摇身一变成为旅行袋。
政府的直接介入和参与亦是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现时,欧盟成员国对生产、进口或经销纺织品的厂商实施了生产者责任制。在此框架下,生产者必须对纺织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负责,并承担纺织品的收集、分类和回收费用。这不仅鼓励生产商减少废物产生并提高产品的循环性,还有助于促进当地回收行业的发展。此外,香港应配合中国内地的循环经济政策,重新连接渠道促进回收,透过优势互补加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可回收物料的区域性循环利用,共同建设“无废湾区”。
要有效减少纺织废料,改变消费观念至关重要。在做出任何购买决定之前,我们应该仔细考虑,避免冲动购物。选择品质较佳的衣物也是一个好方法,因为它们更耐穿,能够使用更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