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揭发者|很多计划不等于有规划

撰文: 胡恩威
出版:更新:

香港施政特色是每年施政报告和财政预算案都宣布很多“计划”:人才培育方面有“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政府治理人才培育计划”、“公务员交流计划”;社福有“善用公屋资源奖励计划”、“社区客厅试行计划”、“长者医疗劵大湾区试点计划”;支持经济有“可持续金融行动计划”、“中小企融资担保计划”;耐年发展有“青年宿舍计划”、“青年生涯规划活动资助计划”、“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科创有“研究配对补助金计划”、“创科加速器先导计划”、“创科基金计划”、“创科创投基金优化计划”及“河套港深创科园计划”;基建有“交椅洲人工岛计划”和“北部都会区计划”;还有“少盐少糖食店计划”“香港中药材标准计划”…..

“两元乘车优惠计划”也是一个计划,但是二元乘车优惠的核心问题是没有规划。什么规划?是年龄规划和科技应用规划。解决两元乘车问题最简单直接的方法首先是要处理好“科技”。当大家知道要等待12个月后才能把系统调整来配合新计划,就很明显看到政府没有在背后做任何科技的规划,见步行步。要花12个月才能够改变长者乘车的模式,本身就是一个没有规划之下的计划。

香港有很多规划写得很大,却缺乏真正规划。最新一份财政预算案预留10亿元成立人工智能研发院,但10亿元足够吗?由谁领军?怎样领军?用了DeepSeek是不是就等于有人工智能?政府的教育政策推动生涯规划,但当只有单一考试指标的时候,能够规划什么生涯?香港政府一切都已英美为学习指标,却没有经过消化和分析,英美做什么,香港就像鹦鹉一样做什么。西方推行Working Holiday,香港政府又推行工作假期计划,但工作假期产生的后果是很多年轻人为了“假期”而不是为了“工作”,香港的就业人口又因工作假期减少了一部份。

香港的城市规划也一样。政府自2012年推行“人人畅道通行”计划,在全港公共行人通道增建无障碍升降机,至2023年完成190个项目,但无障碍升降机外面的道路凹凸不平,像越野赛道一样。大家到中环走走就知道,正常的轮椅如何在这些凹凸不平的道路上推到一部无障碍升降机呢?在很少人流的地方兴建大量无障碍电梯,目的又是什么?中国有规划,高铁和太空站都是规划出来的,深圳也是规划出来的,花园城市是规划出来的,杭州各式各样的文创也是规划出来的。《哪吒2》电影是由各地多个文创产业园规划共同产生的。

香港最核心的问题是所有政策都是要引渡资金政策资源去救地产,这是因为没有规划应变的能力。回归之后,香港习惯了用单一模式去处理经济发展问题,就是靠人流靠地产。

规划的本质就是要有着一篮子的计划,每项计划均根据规划的指标制定。中国模式的成功正正说明规划的重要。香港需要规划一个可持续性的产业生态;不只是依靠“一签多行”。“一签多行”可以用多久?可以用多少次?若果整个香港城市都没有规划,没有好好保育,把旧区拆清,所有香港的特色都消失,如何能够持续发展呢?杀鸡取卵就是这个意思。

“学会规划”是香港政府官员和立法会议员需要注意和重视的。中国的“十四五”规划,每一个规划都根据国情。南水北调的大型基建工程、消除污染、研发新能源、解决粮食问题、人口老化问题都经过周详的研究。香港似乎计划多多,但是规划能力不高,谁应负上规划的责任?这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现在香港政府规划能力低,很多时候都依赖外国顾问公司。2020年立法会财务委员会通过拨款5.5亿元,委聘一间英国顾问工程公司进行交椅洲人工岛相关研究及相关的工地勘测工程。并委托一间英国会计师事务所为人工岛的财务及经济顾问。发展局于2024年拨款9,000万元开启3个基本勘探项目,人工岛顾问费用合共约6.4亿元。这6.4亿元顾问费的详细分配,政府没有公开资料提供。

香港政府每年花百亿以上顾问费,是时候评估聘请顾问的模式和成效。香港现在需要集中培养规划人才团队。香港政治出现擦鞋文化和鹦鹉文化,人讲一句你讲一句的模式需要改变。这个改变怎样开始?港人治港之下,港人要有规划意识,尤其是香港各大企业需要有规划意识。规划意识建基于知识、学问和文化素养。没有文化底气何来发展科技?DeepSeek 的文字风格就是有文化底气的格调。

中国2026年开展“十五五”计划,香港应该如何参与?如何配合?这都是香港需要实质处理的问题。

香港需要建立一个有规划的体制,现在政策局各自为政,缺乏一个大局的规划观。大局的规划观究竟如何厘定?是由政务司负责?还是财政司负责?财政司和政务司又怎样分工?财政司下面的副财政司和政务司下面的副政务司又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应该要清楚界定。2022年卓永兴副司长负责洗太平地,其实这工作应该是食环署署长做的,为什么会变成由政务司副司长去做呢?署长的功能应该是做执行,但为什么很多执行工作却变成由政策局局长做呢?

施政要有层次感、要有系统,否则计划虽多但是由谁去负责规划呢?现在香港的大局规划有很大问题。其实香港条件非常好,位于东亚的地理中心,有海洋资源又有山林资源,人才很多,但是政府不懂规划,只有很多计划,造成浪费。怎样令政府懂得规划?就要学习其他地方怎样做规划。若果决定要发展产业,就真的学习如何发展产业。参考杭州怎样做,深圳怎样做,其他地方怎样做。

过去几年香港有很多官员去新加坡考察,考察完之后,新加坡有什么做法是香港可以学习的,又没有详细交代。香港公务员的质素不是不高,但香港过去二十多年被反对派骑劫,整个公务员体制基本上没有规划能力。全部都是讲监管、讲应付、见招拆招,没有长远的规划视野,才导致香港今天的这个田地。

降低食物中盐和糖委员会、发展智慧城市事宜小组委员会、团体退休/公积金计划咨询委员会⋯⋯政府设立了很多委员会,政务官不是负责政策,只不过是做秘书工作。浪费了很多优秀的政务官。应该让他们去进行多些研究工作而不只是开会。不是所有事务都需要开会,问责官员应该有多些空间和时间去做研究。

2025/26财政年度政府的总收入预计为6,594 亿元,若果政府真是根据“应使则使”的原则,便不会出现花77亿元加设无障碍升降机、不会用247亿元兴建简约公屋。假若把247亿元投资在房地产,购置工厦厂房改建为简约公屋,成效应该更快和更有效益。现在247亿元兴建完简约公屋,五年后又要拆御,基本上是一种财政资源的浪费。没有精打细算,没有构思好便花百亿元来解决非常小部分的房屋问题,是政府没有好好规划的一个例子。

作者胡恩威是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江苏省政协委员、进念.二十面体联合艺术总监暨行政总裁。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观点”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