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党|施政的关键不在“做什么”而是“怎么做”
来稿作者:周小稞
今年10月特首李家超将发表任内第三份《施政报告》。为此,特区政府一早就从7月16日开始展开公众咨询活动,8月18日特首还专门出席了《施政报告》地区咨询会,听取地区人士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安排,咨询期间政府将举办逾40场咨询会,听取立法会议员、不同界别代表和公众的意见和建议。特首和各司局⾧也会走进社区,探访市民和各界代表,直接听取大家的意见。
听取民意、洞悉民情,可谓良政善治的基础。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特区政府在发表《施政报告》前的公众咨询活动,一如内地政府在重大决策前频密的调研,对制定有效的政策至关重要。不过,公众咨询活动也有沦为民粹的风险。毕竟大部分政治组织与社会团体都有自己明确的利益诉求,都会借公众咨询的机会,向政府反映自身诉求并希望政府在施政中照顾自身的利益。
政府当然也应该兼顾社会各界不同的利益诉求,但再充裕的政府也无法做到面面俱到,毕竟再多的资源也满足不了无止境的需求。这一点对时下的特区政府而言尤为适用,因为在当下的财政年度,政府捉襟见肘、入不敷出的财政窘态将更为明显。今年2月份财政司司⾧陈茂波在其第八份财政预算案中再次高估了印花税与地价收入(较上一财政年度预计回升50%)。截止当前,政府的地价收入只有约7亿港元,仅相当于330亿港元预算的2%。至于住宅楼宇买卖与股市成交金额也在今年4月、5月份的强劲反弹后明显回落,大概率实现不了40%的预期增⾧。印花税与地价收入可能出现300至400亿港元缺口,政府的实际财政赤字(扣除发债净收入以及从未来基金回拨的投资收入)将因此达到创纪录的2,500亿港元。在这样的财政状况下,政府又如何能满足各阶层的需求呢?
今日的香港既面临经济转型的艰巨挑战,又面临深层次矛盾的巨大压力。如何拼经济、惠民生,特区政府有太多的议题要处理、有太多的事情要落实。对此,笔者相信特区政府主要官员都心中有数,即便没有来自公众咨询活动的反馈。对于特区政府而言,现在的问题不是要“做什么”,而是“怎么做”,“怎么做”才能让有限甚至紧缺的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取得最大程度的成效。
譬如说,如何推进创科发展。发展创科是香港经济转型的重中之重,但创科在香港的基础薄弱,有不少明显的劣势,因此推动创科一定要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切忌好高骛远、不切实际,不能市场上有什么热点就想沾一点边。最近谷歌前CEO施密特在斯坦福大学的内部讲话被外泄。施密特在这个讲话中就直言不讳地指出,未来的AI只是美中之间的竞争,其他经济体根本没条件参与到这一竞争中来。这无疑给了很多希望参与AI竞争并分一勺羹的经济体包括香港当头一棒。AI于香港而言,紧跟、用好即可,无需“瞎折腾”。
譬如说,如何推动土地开发。虽然本届特区政府在土地开发上已取得不少的成绩,但土地的征收或开发仍未跳出以往的条条框框,不仅会让政府背上沉重的财务负担,也会极大拖慢土地的开发进度。以北部都会区为例,政府已经启动相关的土地征收工作,以目前政府土地补偿率计算,每公顷土地的征收成本超过1亿港元,再加上1亿多港元的开发成本,100公顷土地就要投入200多亿港元资金,迫使为财赤所困的政府拉⾧都会区的开发进度。更加匪夷所思的是,即便在当前日益窘迫的财政状况下,政府仍执著地推进“明日大屿”填海计划。
再譬如说,如何用好社福开支。社福不仅是特区政府最大的财政开支项,也是增⾧最迅速、最刚性的财政开支项。2024-25 政年度有关的开支已经达到1,362亿港元,增速高达15.7%,远远超出同期整体财政开支6.7%的增幅。这样的增速与规模显然是不可承受、不可持续的。面对日益严重的老龄化与贫富差距,特区政府实在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遏制社福开支的超常增⾧,不仅要检视占比最大、增⾧最刚性的公共福利金支出,更要检讨每年总开支超过300亿港元、外包给各类良萎不齐社福机构的社福项目,务求公帑真正花在“刀刃”上。
施政聚焦“怎么做”,关键在于解放思想。港英时期英国人确实在香港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与施政流程,但这些制度与流程时至今日已呈现出明显的颓势与弊端,需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特区政府的决策官员要破除对既有制度与程序的迷思,要敢于跳出现有的条条框框,以改革的态度与创新的思维来解决香港面临的经济与民生挑战。即便是“摸著石头过河”又何尝不可?
施政聚焦“怎么做”,核心是要做好战略规划。过去两年多来,特区政府在治港理政上兢兢业业,在不少方面也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施政过程中也给人予“被动”、“缺乏方向”、“随波逐流”、“头疼医头 脚疼医脚”的感觉。对于未来数十年香港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经济体与社会,特区政府有自己明确的愿景吗?在涉及到香港未来发展的关键性议题上,特区政府有自己战略性的规划吗?没有明确方向与战略规划,缺乏解决问题的全局意识与战略考量,只是一味“见招拆招”或寻求中央支持,这样的政府能够带领香港走出转型的危机吗?
作者周小稞是紫荆党政策研究院研究员。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