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莉珊|国家奥运代表团月底访港 有四大正面意义
中华健儿在巴黎奥运会上屡传捷报,但今年由于巴黎的欧洲时间对香港观众并不“友好”,很多精彩的决赛时段都在香港深夜时段,导致很多香港观众未能第一时间目睹国家队与香港健儿穿金戴银。特区政府日前公布,将在奥运会后争取国家队奖牌运动员访港,预料本月底可成行。粉丝们,机会来了!
来稿作者:杨莉珊
其实,国家队运动员在奥运后访港的传统“历史悠久”,自从1988年首尔(汉城)奥运后,国家奥运代表队每届都会派员来港与市民交流,至今从未间断。近年惯例是国家队选手来港3天,然后顺道走访澳门,港人喜欢的奥运冠军阵容每次大多整齐到访,东京奥运后的访港行程虽仍受疫情影响,但国家仍派出包括中国百米飞人苏炳添、乒乓球手马龙等30多名内地健儿来港。内地奥运健儿访港代表团莅港交流,不仅为香港社会带来正能量,还充分展现了奥运精神的激励作用,从社会的角度来看有四大重大意义。
首先是展示了中央对特区政府的关爱。体育是“一国两制”其中一项最佳演绎,根据《基本法》的相关规定,香港特区以“中国香港”名义参加奥运会,国家和香港的运动员在赛场上是对手,但在赛场外是好伙伴、一家人。运动员完成比赛来到香港,一来让香港市民一睹国家世界级运动员的风采,分享他们获奖的喜悦,并对国家取得的成就感到更亲切、更自豪,有助加强香港市民与国家的联系,增强对国家认同感和凝聚力。
其次,这样的活动对香港青少年来说也是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题材。香港政务司司长陈国基在巴黎奥运会开幕前夕曾表示,检政府讨2019年的“黑暴”事件当中,很多香港年轻人对国家缺乏认识是一个关键因素,虽然政府有信心“黑暴”不会重来,但不等于香港现时毫无国家安全风险。因此强化青年对内地的深入认知,建立年轻人对错误资讯的“免疫系统”十分重要,透过形象阳光的世界级运动员与香港青年分享拚搏爱国的个人成长经历,了解和学习内地奥运健儿的事迹和精神,香港青年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是中国大家庭的一员,认识到自己对国家既有权利也有责任,从而更加珍惜和维护国家的团结与统一。
其三,内地奥运健儿访港也可促进香港的体育事业的发展,国家和香港运动员今年取得优异成绩,提升了香港整个社会对运动的关注和热情。香港在剑击、乒乓球、游泳、单车等项目上可以逐步追上世界水平,内地因素不可或缺,除了沈金康等一批国家级教练员来港执教之外,还有国家代表队经常为香港代表队提供共同集训、技术指导、场地等方便,这不仅让香港代表队在竞技技术上快速提升,更重要的是通过与香港运动员的互动和交流,可以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推动两地体育事业的共同发展。
其四,精彩刺激的比赛片段成为香港市民这十多天的焦点所在,除了为香港运动员打气外,也同时紧贴国家运动员的赛事,盛李豪/黄雨婷的首金,孙颖莎/王楚钦的乒球混双,还有潘展乐的百米自由泳金牌等,都与张家朗、江旻憓的金牌一样,让香港观众振奋,社会氛围也暂时忘却经济低迷所带来的生活压力,或者运动员的拚搏精神也可以唤起香港社会的狮子山精神,大家团结奋进争取尽快走出经济低迷的大环境。
体育发展可以为社会带来诸多好处,特区政府应该会好好把握这个契机,全力推动香港体育发展。现届特区政府将继续深化林郑月娥时代已经提出普及化、精英化、盛事化、专业化和产业化等五个发展方向,期盼借助国家强大的体育资源以及丰富的体育产业发展经验,除振奋社会气氛外,也有机会让体育成为推动经济复苏的另一股强大动力。
作者杨莉珊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香港(地区)商会会长。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