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大会 香港为何关注、如何关注?

撰文: 01多声道
出版:更新:

来稿作者:李冠儒、李嘉豪

科技发展一日千里,愈来愈多人认识到在提升生活品质的同时,关注自身健康和安全的重要性。尤其是自2019年底爆发新冠疫情以来,人们不得不意识到医疗保健领域对人们长久的福祉发展而言有多么重要。

尽管香港人的预期寿命等各项健康指标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但与其他的经济发达体一样,老龄化和慢性疾病的增加,对香港的医疗体系提出了挑战。加强公共卫生机制和提升对未知疾病风险的防御能力,成为了这种国际大城市发展计划中重要的一环。在这一问题上,香港的政、商、产、学、研、媒代表都必须通过对现有医疗产业的改革和创新,才能有效改善城市整体的医疗服务乃至公共卫生。

香港各界必须促进香港人建立对全球健康问题发展的整体意识。联合国早已在2015年推出可持续发展目标,鼓励各国通过国际间协调促进经济繁荣的同时,不忘保护地球。其目标3“良好健康与福祉”和目标8“体面工作和经济增长”,实际上都涉及全球健康产业的发展。

2019年9月,世界各国的领导人在联合国全民覆盖问题的高级别会议上,更发表了历史上有全球健康最宏伟、最全面的政治宣言——“每个地方的每个人,都应该有机会获得负担得起的高质量医疗服务。我们呼吁政治领导人制定法律,投入资金和与全社会合作,是全民健康覆盖成为现实”,为包括香港在内的政府,指明了关于全民覆盖问题的可及性。香港方面也早就意识到让公共政策配合生物科技及健康的发展,才能够让高质医疗服务覆盖全港。

2022年,香港立法会通过了加快实践健康城市目标的议案。提案包含了“基层医疗”发展的紧迫性,强调以地区为本,以家庭为中心的社区基层医疗系统。通过医社合作,建立地区医疗网络从而实现个人,家庭和社区对自我健康的管理。《2023年施政报告》中,更是设立100亿元的新型工业加速计划为生命健康科技企业的生产设施费用提供资助。香港通过制定政策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和技术创新,来响应了联合国的号召。

在这大背景下,香港生物科技协会积极透过香港国际生物科技论坛暨展览、京港生物健康创新联合体、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大会等区域性、国际性平台积极带出香港视角,围绕香港经验讲解现代健康科技与医疗健康产业等深刻的议题,使各持份者可以展望医疗保健与创新医学为香港带来的机遇,探讨香港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亚洲健康产业基金等可能性。希望人们将会意识到技术创新对健康产业和医疗体系发展的具体促进作用,以及香港在这方面的巨大优势。

近年来,医疗科学的进步让人们对于疾病生物学有了新的认识和见解。医疗科技正在为一些影响复杂的疾病的新治疗设备带来贡献。他们带动了创新药物和相关诊断科技的稳定增长。香港科学园正式确立了生物医药科技作为重要发展的五大科技领域之一的地位。根据统计数据,香港其实是亚洲区最大的生物科技企业首次公开招股中心,全球范围内仅次于美国。数据也显示,在2020年香港的全球生命健康产业集资额高达709亿美元。2023年,香港通过和英国伦敦国王学院成立医疗科技联合实验室,聚焦发展微创柔性手术机器人和先进医学成像等生物医学工程和影像科学技术,开启了聚焦前沿技术,开启解决医疗领域中重大难题的新篇章。这让我们这些非生物专业的香港市民直观地感受到香港健康产业的蓬勃生机以及先进生物技术研发的优势和好处。不过,笔者身边的许多香港朋友其实不知道上述优势,可以期待香港代表通过跟多国际论坛对外、对内起到科普作用。

包括香港在内,各国、各地区都在针对创新成果转化的有效性、建立医疗合作能够综合各方的资源优势、最大化地管理公共卫生问题,并且提供了大量可持续的解决方案。为了实现“1+1>2”的效果,港人要多关注全球健康有关的国际会议,感受来自世界各地的嘉宾当场切磋、在现场商定各种跨区及跨国合作协议的热情。

此外,港人也该关注联合国大会所强调的“数字医疗合作”。关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决议指出,信息和通信技术的传播以及全球互通互联对发展知识社会的潜力。联合国大会的第73号决议同样强调了私营部门及民间技术界在信息和通信技术方面起到重要作用,鼓励来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相关方之间合作,是国际合作的前沿议题。香港作为一座高度国际化的城市,拥有世界一流的科技基建和多家世界级科研机构,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顶尖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入驻,包括但不限于麻州理工学院和卡罗琳斯卡学院,具备与全球各地的创新技术和健康研究机构合作的优势。

在全球化时代,香港有责任结合自身的资源和文化优势,不断加强跨界合作和国际交流,进一步吸引科研人才和医疗专家,为健康创新和健康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解决方案。香港的专业人士自然是责任在肩,市民也应该学会欣赏以及认可他们的努力。因为这不仅是香港作为国际化城市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也是在为香港在全球健康创新领域及作为“国际创科中心”奠定基础,更是为了改善全港公共卫生、提高全港市民生活质量、确保香港充分准备好应对不知什么时候到来的下一波疫情的重大尝试。

总的来说,港人应该关注亚洲乃至全球健康问题的发展,这是香港作为医疗健康创新研发的枢纽的国际义务。港人在研发及使用先进的科技和医疗设施研发的同时,还应该思考如何从健康管理和国际合作等多个层面和角度,亲身推动创新对促进人们健康发展的作用。港人不妨多关注全球健康论坛等平台,引入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和新产品,集思广益,以便持续为健康产业的发展赋能,并响应全球不断增加的健康需求,真正地做到“背靠祖国、联通世界”。

作者李冠儒是思哲研究所青年教育事务总监、高级研究员,李嘉豪是香港生物科技协会全球健康青年大使。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