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武装冲突与政治不稳下保护人类文化遗产
来稿作者:刘健宇
文化遗产可简单分为“物质”与“非物质”,前者可以是一整个建筑物、文物文献等,后者则是近年香港积极推广的“非遗”。近日是1954年《关于武装冲突情况下保护文化财产的海牙公约》(又称《1954年海牙公约》)签署的70周年。该国际公约是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UNESCO)推动通过,旨在保护受到武装冲突威胁的各国文化遗产免遭破坏,面对近年国际间武装冲突与政治不稳增加,有不少人类文化遗产,面临被破坏的威胁,我们应该加强武装冲突与政治不稳下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支持力,为人类文明持续出一分力。
保护文化遗产具现实主义意义
历史上有不少武装冲突下破坏文化遗产的案例。自二次大战后,曾出现南斯拉夫解体时“杜布罗夫尼克古城”被破坏、伊拉克战争期间伊拉克国家博物馆惨遭洗劫、2014至2017年间,伊斯兰国破坏摩苏尔和巴尔米拉的许多文化遗产。
根据《1954年海牙公约》有关安排,缔约国可先造册并登录于国际名册(International Register of Cultural Property under Special Protection)(第8条),让所有缔约国皆禁止对已登录的特殊保护标的有敌对行为——为了便于辨识,缔约国可依公约第16条的蓝盾标章标记文化财。国际蓝盾委员会是由国际档案理事会(ICA)、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和国际图书馆协会与机构联合会(IFLA)四大机构于1996年共同成立。
蓝盾四大机构的成立,旨在透过共同努力,准备和应对可能影响文化遗产的紧急情况。它们近日便发表《武装冲突期间保护遗产联合声明》(Declaration on the protection of archives, libraries, museums and heritage places during armed conflicts and political instability),旨在提升国际关注武装冲突和政治不稳定期间的文化遗产。文化遗产受到破坏,可能是因为立场与理念冲突,也可能是在武装冲突期间盗卖盗挖博物馆馆品、考古文物等。事实上,文化财保护(cultural property protection)不仅涉及一国认同,更是切断恐怖份子或叛军现金流,并确保战后重建发展旅游业的必要措施。
首宗因破处文化遗产的“战争罪”罪犯
值得注意的是,现时已有因破坏文化财遭国际刑事法庭(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起诉的战犯。早于1993年成立的前南斯拉夫国际刑事法庭(International Criminal Tribunal for the former Yugoslavia, ICTY),便曾讨论破坏文化遗产的罪行,尤其当时南斯拉夫的武装冲突涉及东正教与伊斯兰教间的宗教冲突,故宗教建筑时常成为攻击的主要目标。
2016年,被告马蒂(Ahmad al-Mahdi)涉嫌恶意破坏包括九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列名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清真寺,特别是廷布克图(Timbuktu)圣陵。被告最终被国际刑事法庭法官裁定有罪,须服刑九年及缴交赔偿金270万欧元,国际刑事法庭还特别慎重地转交其中的一欧元予马利(Mali)政府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寓意补偿马利人民及国际社群因世界文化遗产蒙受的损失。
中国承担大国责任倡议
面对武装冲突与政治不稳,我国提出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倡议。2023年5月,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参与法国、阿联酋、意大利、塞浦路斯举办的“武装冲突中保护文化遗产”阿里亚办法会议(Arria Formula)——这是安理会成员以灵活与非正式方式,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与联合国会员国及有关方面交流沟通的机制。耿爽代表中国提出四点呼吁:(1)严格遵守国际法、(2)化解对抗冲突、(3)加强文明交流、(4)推动文物返还。中国作为文化遗产大国,将积极参与“冲突地区遗产保护国际联盟”工作。
为了促进香港青年对于国家文化遗产保护的了解,香港史学后进协会早于2023年在香港举办首次“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庆祝活动,为香港首次举办同类活动。承继去年的经验,在获得大湾区共同家园青年公益基金“筑愿计划”资助下,本会继续举办“香港文化遗产保育青年培训项目”,并将于2024年6月8日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在香港饶宗颐文化馆举办“世界文化遗产青年论坛”(粤港澳大湾区),让不同青年发表对于文化遗产保护的看法。
同日,亦是“非遗六月”开幕日。该活动由华夏基金会、文化力量,及京港学术交流中心共同牵头发起,本会担任发起机构,旨在进一步扩大“非遗”传承与教育的力度,并对接国家推广非遗与中华文化的政策措施,从而为香港社会各界构建文化自信,凝聚民族文化灵魂,最终让人类共拥、共享祖先的智慧和创造。欢迎公众踊跃参加!
作者刘健宇是香港史学后进协会创会会长、世界文化遗产青年论坛(粤港澳大湾区)联合创办人。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