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从华丰大火惨剧反思商住旧厦的宾馆发牌制度
来稿作者:罗启邦
佐敦华丰大厦4月发生的三级大火夺去五条性命,除了揭露这些旧式商住大厦问题多多,包括多年来未有执行屋宇署的僭建物清拆令、强制验楼令,消防安全指示亦违令16年未遵办;大厦内㓥房林立,竟然还有多达35间持牌宾馆,每天服务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访港旅客。香港作为国际大都会,每年有数以千万计的旅客来访,今时今日却仍有俨如“九龙城寨”的密集式宾馆,令人忧虑潜在安全隐患。一旦发生意外,不止造成死伤,更会损害香港形象,实在值得我们反思,并促请政府重新审视及收紧宾馆的发牌制度。
据笔者了解,华丰大厦的一厦35间宾馆只是冰山一角,翻查民政事务总署辖下牌照事务处资料,原来油尖旺区有很多同类旧式商住大厦都出现类似情况,被称为“宾馆森林”,全港十大“宾馆森林”都集中于弥敦道,包括尖沙咀重庆大厦,有多达239间一般持牌宾馆,而这尚未计算大厦内有否无牌宾馆或非法日租住宿与㓥房;第二“重灾区”则是同区的美丽都大厦,共有135间宾馆。
重庆大厦多达239宾馆 大厦承载量惹关注
这些宾馆大厦大多有50年以上楼龄,当中不少更是千疮百孔,存在消防安全设施老旧、大厦老化急需维修等问题,而且疏于管理,很多时有垃圾杂物囤积公共空间。大厦内的宾馆,一般设有多间客房,但每间房并非只供一、两人入住,而是可能置放多张碌架床,随时一房住4至6人或以上,令人关注大厦的承载量。同时,大厦内多数有㓥房的非法改装或僭建问题,甚或擅自更改间隔,带来安全隐患,发生火警时,肯定增加逃生和搜救难度。
其实一幢大厦同时出现数十间、甚至逾百间宾馆的问题,源于早年的持牌宾馆发牌制度。据了解,当年只要宾馆达到满足消防和建筑物条例的安全要求便会获发牌,毋须考虑大厦公契的规定,即使有居民投诉及反对,也不会被列入发牌的考虑因素。
早年宾馆发牌不考虑大厦公契
然而,宾馆营业对大厦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如消防安全、电力负荷、环境卫生、大厦治安、升降机维修等问题。直至2013年北角五洲大厦发生三级大火,导致一名旅客死亡及多人受伤后,迫使港府翌年推出“五辣招”修订《旅馆业条例》,重点打击无牌宾馆。10年后,华丰大厦的三级大火造成五死多伤,始有声音认为政府在为宾馆发牌时,必须限制一幢大厦内宾馆数量,惟过程需要涉及修例,暂时仍只是讨论之初,要落实则是遥遥无期。
这些充满安全危机的宾馆,服务对象面向访港的旅客,包括背包客、探亲旅客、年青学生等。他们因旅费有限而追求便宜的住宿,却绝对无意以人身安全作交换。华丰大厦火灾范围无酿成居住于宾馆的旅客殒命,实属大幸,惟绝对不能因而心存侥幸。
宾馆安全隐患恐影响香港形象 旅游业界吁研究收紧发牌
疫后香港旅游业的复苏步伐只属温和前进中,旅游业界与从业员仍在奋力摸索如何在新的旅游模式中争取市场份额,并重建香港作为旅游之都的声誉。假若是次火灾夺走了数条旅客的生命,实在难言说好香港故事,亦分分钟让有心人借此发布打击香港的言论。
从过去在世界各地出现涉及旅客死亡的事故,可以得出明显结论:一次让旅客致命而涉及人为和监管因素的事故,将会大大打击旅客到访的意欲,尤其是安排上比较灵活的短途旅客,有关负面影响可持续6至9个月。香港旅游业在疫后复常中,正正靠这批亚洲地区的短途旅客支持着复苏的步伐,我们绝对不可对宾馆带来的隐患掉以轻心。
旅游业作为香港经济的四大行业之一,必须靠良好的形象去吸纳旅客。业界在疫情期间受尽打击,业务全面冰封,复常还只是一年的时间,当世界各地都在全力争取旅客到访,我们实在难以承受再一次严重打击。
作者罗启邦MH是香港旅游专业联盟主席。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