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之友|气候变化助长疾病传播
来稿作者:洪蔼诚
近年来,气温升高和极端天气事件愈趋频繁,可见气候变化的影响正在日益加剧。然而,传染病风险的增加,亦是另一个令人担忧的气候变化衍生问题。
气候变化正在为气温、降雨模式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频率带来变化,更会影响著蚊子、蜱虫和啮齿类等传播疾病的生物的分布和行为。气温升高有利病媒找到更适合其生存和繁殖的生活条件,使其种群数量上升,分布范围更广。此外,降雨模式的变化还可能创造新的病媒繁殖地,引发新的疾病传播现象。
疟疾、登革热和兹卡病毒等传病媒介疾病特别容易受气候变化影响。例如气温升高会加快病原体的繁殖速度,进而缩短疾病传播所需的时间。另一方面,温暖季节的延长和暖冬会增加病媒的存活率及活跃时间,提高了人类接触病媒的可能性,因此有机会使之前未受传病媒介疾病影响的地区面临风险。
气候变化也会影响水媒传染病和食源性疾病的传播。降水模式的变化会导致洪水增加,从而污染水源,引发霍乱、痢疾和甲型肝炎等疾病爆发。此外,气温升高会加速食物变质,促进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等细菌的生长。这些问题往往不成比例地影响著弱势社群,尤其是医疗和资源匮乏的一群。最近的新冠病毒大流行足以证明,疾病爆发会为发展中国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要应对气候变化与传染病之间的联系,需要从多方面入手。首先,缓解措施对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抑制气候变化及其健康影响至关重要。其次,适应策略应著重于加强公共卫生系统、改善疾病监控,并实施病媒控制措施。同时,提高社会大众意识、支持气候与疾病相关的研究,以及促进国际合作,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气候变化与传染病之间存在明确的联系。随著地球持续升温,公共卫生面临的风险与日俱增。我们必须采取紧急行动,减缓气候变化,强化医疗系统,制定可持续战略,以应对日益严峻的疾病威胁。
作者洪蔼诚博士是香港地球之友行政总裁。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