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观点】罗致光入阁 政府泛民大和解?
候任特首林郑月娥的问责团队正式亮相,一如外界所料,出身自民主党的罗致光担任劳工及福利局局长,成为新班子中唯一一个“外援”。公众关注的,固然是林郑月娥邀请泛民政治人物入阁,能否改善政府与泛民主派的关系。然而,如果安排泛民人士出任局长便以为可解决问题,则未免太乐观了。
泛民人士入阁 不代表施政无阻
在今届问责班子中,罗致光是一个备受触目的局长。但是,泛民入阁其实早已并非新事,运房局局长张炳良、环境局副局长陆恭蕙,也是泛民出身,至于新闻统筹专员冯炜光,亦曾经是民主党成员。
不过,罗致光入阁,对泛民人士出任政府要职,确有一些积极意义。因为如张炳良在2012年加入梁振英的问责团队之前,他早在2004年已经退出民主党,多年来都是以学者身份示于人前;陆恭蕙更早在2000年退出政坛,改为成立智库,由她创立的民权党更已经解散,成为历史;至于冯炜光在民主党时已是一个争议性的人物,退党时只是一个区议员而已。
相比之下,罗致光的泛民色彩则更为浓厚,他自民主党创党以来,担任副主席和政策部部长等多个党内职务,更被视为民主党的“大脑”,对民主党的政策倡议主张,深具影响力,而且他在获得任命成为劳福局长前的最后一刻,才退出民主党。可见对于林郑月娥而言,以至对问责官员拥有实质任命权的中央政府来说,是否具有泛民主派背景,未必是加入政府担任要职的禁忌。
因此,林郑月娥若有意修补政府与泛民之间的关系,树立施政新风格,应该要再想想办法。一方面,林郑月娥在当选宣言称“建立恒常的沟通机制,为行政立法关系打好基础”,这正正是现届政府最为不足的地方。毕竟立法会有一半议席是直选产生,而且泛民主派的直选得票比例占约半数,代表社会上相当大部分市民的声音,惟梁振英与泛民事事斗争,才导致彼此关系破裂,令议会沦为政治“斗兽场”,拖慢施政,添加社会戾气。如果林郑月娥兑现其承诺,和泛民主派建立恒常的沟通机制,将为修补行政立法关系,踏出正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