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圣诞长假期 中央两提深层次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圣诞长假期结束,不少外游市民尽兴而归。特首李家超日前在西九圣诞市集表示,香港同时间安排了工展会、美食节等不同活动,希望圣诞气氛一直延续至过年,并鼓励市民多都参与,开开心心。

这一年虽说疫后复常,但经济——尤其是旅游业——的复苏进展不似预期,许多小商户慨叹没有多少外地或内地旅客来港,反而大批市民外游或北上。此际政府推出庙街“夜缤纷”等活动,先不说成效如何,只少展示了他们有意搞活香港、营造热闹气氛的决心。从出发点而言,这值得肯定。

在另一方面,旅游业当然也只是香港经济的一部分。市民能否开开心心,还有其他方面。例如今年圣诞长假期天气寒冷,有家庭医生便指出近日许多长者求诊。亦有独居长者因为严寒留家,因此更需要关心和慰问。

又例如在圣诞当天,打鼓岭新界东北堆填区发生了一宗致命工业意外,六旬工人被垃圾车撞到后不治。立法会议员田北辰在社交平台上指出,类似意外已非第一次发生,只要劳工及福利局强制加设装置已经可以避免。

另一名议员江玉欢日前与《香港01》回顾工作时,坦言社会似乎把立法会视作不存在,很多时似是自话自说。而其中一个可能是生活和经济压力把市民压得透不过气,比起政治,他们更关心的是民生经济——自己挣不挣到钱?

毫无疑问,经济、工作、劳工保障、家庭关系等各方面,香港都有进步的空间。这影响到不只是假期佳节,而是在日常生活、上班下班之中,我们能否在香港人脸上看见笑容,抑或是愁容。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要工作,劳工及福利局局长要做事,财政司司长更加不能只是去逛逛大馆、在工展会“打卡”,更要“用实实在在的举措提振市场信心,多措并举促进经济增长”——用港澳办主任夏宝龙的话说。

港澳办主任夏宝龙12月22日发表“以实际行动诠释爱国爱港 奋力谱写‘一国两制’实践新篇章”讲话,特首李家超也有出席聆听。(李家超FB图片)

上星期五夏宝龙才提到“现在香港发展遇到了一些困难”,并寄语香港政府“破除利益固化藩篱,着力破解经济社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国家主席习近平今星期二就毛泽东诞辰130周年座谈会发表讲话时,又再提到“支持香港、澳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央对香港问题的关注溢于言表。

习近平这次是在论述中国式现代化的时候提到香港的,表示“要全体中华儿女和衷共济、共襄盛举”。由此可见,香港能否做到“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四点要求,直接关乎香港是否有份于中国式现代化、共襄盛举的问题,意义重大。

发展经济,不能只是“夜缤纷”;改善民生,不会是几栋简约公屋就做到;破解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政府官员须要对香港发展的结构问题有科学认识;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不是多回内地交流就足够。既然中央已经耳提面命、三申五令,我们期待香港政府在来年对这四大要求能够交出切实成绩,“以维护香港繁荣稳定、切实改善民生的实际行动展现爱国爱港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