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薛祥开“药方” 香港能否药到病除?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继9月份以视像形式出席在香港举行的“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后, 11月22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港澳青年看祖国”代表交流团,是他首次就港澳事务对传媒公开亮相。
一直有消息指丁薛祥会接替原常务副总理韩正,出任中央港澳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主管港澳事务。透过这两次公开活动,相信丁薛祥未来将更多地在前台指导港澳事务具体工作,而他这两次露面参与的活动,清晰展现出中央对香港的核心关切,即在巨变的国际形势下,香港必须融入国家发展的大战略中,青年人的发展空间更是题中之义。
丁薛祥在两次活动中分别提出了两个“四点希望”。一个是希望香港深化区域与内地的合作,完善金融服务、聚焦专业人才、加强人文交流;另一个是希望青年人能清晰认识到国家和世界发展大势,强化对国家和民族历史的学习,要在大是大非面前做到立场坚定,更要顺应形势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
这无疑是在具体丰富国家主席习近平于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中提出的顶层版“四点希望”——着力提高治理水平,不断增强发展动能,切实排解民生忧难,共同维护和谐稳定。这种前后呼应能够清晰展现中国共产党施政的政治逻辑及政策运行的延展性。
不少香港官员一直搞不清、搞不懂如何理解中共的政治语言,他们不断“复述”领导人的语言,却不明白如何将这种言语落实到具体的施政行为中。就如习近平强调香港要破解“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破除“利益固化藩篱”,但它们在香港仍未引起足够重视与反响。
这两个“破”所代表的意图究竟是什么?它们其实指明了香港发生什么问题,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如何围绕根源展开行动,要求施政者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与魄力。上升到另一个层次,就是把问题的根源作为改革的对象,最轴心的改革任务就是消除这些根源,而不是以为停留在“爱国爱港”就能解决问题。
丁薛祥会见港澳青年代表时,同样讲到了产生青年人问题的根源。在谈到港澳青年为何要厚植家国情怀,传承爱国爱港的光荣传统时,他以自问自答的方式指出,为什么香港会发生黑暴事件?是因为那些青年人连自己国家是谁都不知道,但这不能都怪青年人,管理者也需要反思。他并借此提到了对青年的“四点希望”,并结合历史故事和数据逐条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顺之再讲到青年的“学业、就业、创业、置业”,要求各政府部门创造发展机遇及条件。
“四点希望”其实就反映了香港青年人过去产生问题的根源,“四业问题”如不能解决,青年人就不会有未来,社会更难言稳定,一国两制就无法行稳致远。不知道香港各级官员能否以这样的逻辑不断扩展青年人的发展空间,重塑他们的上升通道?
2019年激烈的反修例风波已过去四年,香港不能再蹉跎岁月。当下大量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等待解决,破除利益固化藩篱仍被束之高阁。治港的建制派系中,能够承担起改革重任的力量依旧薄弱,正如全国港澳研究会顾问刘兆佳近期所言,即使“民主派”不在治港体制内,爱国阵营也不能故步自封,期望有更多“改革派”出来,通过理性、务实主张推动香港进步,寻求政策、制度等方面改革。
如果香港的精英群体还痴迷于“光辉岁月”,无论是习近平,还是丁薛祥、夏宝龙如何详解香港病情,当开出的药方不能喂到“病人”口中,那一切都是徒劳。香港施政群体需要穿越回到这个新的时代,解除思维固化,才有能力“望闻问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