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哈、以巴、以阿
“加沙是巴勒斯坦问题的核心。那是个人满为患的人间地狱,挤满了贫穷难民、受尽欺压的困苦者,一直都是抗争的中心。”萨伊德(Edward Said)写于一九九四——以巴达成《奥斯陆协议》的翌年。
加沙走廊接近一半人口在十八岁以下,换言之一百万巴勒斯坦人自小到大都活在以色列的封锁之中。无电、无水、无粮食、营养不足是生活日常,日复日,年复年,甚至寸步未曾踏出加沙。这不是要说“逼上梁山”。满手鲜血的哈马斯罪不可恕,但“围师必阙,穷寇勿迫”的道理,内塔尼亚胡早该明白。
在任多年的内塔尼亚胡对巴勒斯坦人一直充满欺压和挑衅,东耶路撒冷的居民被逼迁,国家安全部部长今年两度进入圣殿山。加上继阿联酋在2020年与以色列建交后,沙特阿拉伯在美国的穿针引线下,现在亦即将与以色列建交。巴勒斯坦不只日渐被以色列“阴干”,现在又要忧虑利益会被阿拉伯国家牺牲,两国方案愈见渺茫。不管背后是否还有伊朗和真主党,哈马斯这次肯定早有预谋,策划多时。
选择10月7日发动袭击,出师取名“阿克萨洪水”,在在充满了象征意义。五十年前的10月6日,埃及和叙利亚为首的阿拉伯多国对以色列发动赎罪日战争,亦为他们联手反西方的一次行动。而阿克萨清真寺作为伊斯兰教神圣的地方,过去多次遭受以色列人侵扰,包括曾经引发第二次大起义。哈马斯的用意就是要唤起阿拉伯世界的团结,重新把以巴甚至以哈冲突提升至以阿关系。
阿联酋近年积极发展旅游、酒店和房地产,沙特亦主力吸引外国投资,发展数码科技。巴勒斯坦不只赶不上新时代的中东形势,在以色列和逊尼派国家捭阖纵横之下,他们的福祉亦不在美国视野之内,尽管中国已表示支持创建以1967年边界为基础、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享有完全主权、独立的巴勒斯坦国。
现在哈马斯首先发难,内塔尼亚胡更顺理成章,正式宣战。美国总统拜登表示与以色列的盟友关系坚定不移,航空母舰福特号已驶往中东。打过赎罪日战争的内塔尼亚胡,当年访问以色列见过总理梅尔夫人的拜登,对于以色列的军事能力相信仍然信心满满。但往死里打的做法不会带来和平,这个道理历史亦早已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