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女王的时代终结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最后给予公众的身影,是去世前两天在苏格兰巴尔莫勒尔堡接见并任命新首相卓慧思。也是在这个她非常钟爱、与家人渡过无数时光的王室庄园,这位英国历来在位最长的君主撒手人寰,结束她长达七十年的女王统治,以及九十六年的在世人生。

没有谁能够像伊利沙伯二世那样,一个人写下了一部现代史。出生于大英版图正值颠峰、帝国统治全球五份一人口的1926年,她作为乔治五世的次子的女儿,不会知道自己将在26岁的时候登基。1952年因父王驾崩而赶回伦敦,侍立梯前的首相是邱吉尔。从邱吉尔到卓慧思,从盖世雄才到投机政客,在位共历十五名首相的伊利沙伯二世见证了大英帝国的衰落以至后帝国时代的挣扎。

从帝国瓦解到后帝国挣扎

英国的转变从来都是渐进而稳定的。英国君主立宪、首相治国的政治秩序在十七、十八世纪之交发展而成,从光荣革命、权利法案到佐治一世起用罗拔华波,没有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的豪情热血。而大英帝国的衰落则起于伊利沙伯二世之父、乔治六世的时代。战后印度、缅甸、马来亚相继独立,伊利沙伯二世继位后英国再历苏伊士时刻,非殖民地化浪潮席卷而来。九七年主权移交的香港便有着“英国最后殖民地”之称。

既是历史发展使然,也是伊利沙伯二世的顺势而为,她在位这七十年间英国王室经历祛魅。在还是黑白电视的年代,她的加冕大典历来首次以电视广播;在社交媒体的现在,以英女王为首的王室成员积极贴近民众。面对战后着重民主、平等的思潮价值,这位国家元首一直表现谨慎而安份,由1963年的换相危机、1974和2000年的悬峙国会,到2019年约翰逊休国会以强脱欧,英女王皆没有介入政治。

价值与意识的象征典范

君主制度此封建遗物能够在英国续存至今,伊利沙伯二世功不可没。英女王致力要成为一个软的、象征性质的国家元首,体现传统价值和集体意识,一种对国家的忠诚和奉献精神。她虽然阶级在上,却没有谈论政治的自由,也没有芬兰总理那“做自己”的自由。夫婿菲腊亲王去年辞世后,伊利沙伯二世仍然履行公务,服务国家可谓至死不渝。在个人至上、权威旁落的后现代社会,英女王所象征的价值是反时代的,也是对思潮的逆袭。

从查理斯和戴安娜的婚姻破裂,戴安娜到梅根的王室叛逆,到安德鲁的荒唐丑闻,反王室的声音无法掩耳不闻。但即使共和主义的呼声日趋强烈,伊利沙伯二世的驾崩仍然对英国人造成冲击甚至情感失落,个中折射出传统价值和集体意识的重要性超乎了许多人所以为。

香港人缅怀的“事头婆”

对于曾经接受英国殖民统治的香港,“事头婆”的逝世跟即使影响世界格局更甚的戈尔巴乔夫不可同日而语。由中学、医院到体育馆,“伊利沙伯”之名在香港无法不为察觉。英殖对香港社会的影响有如女王头像硬币那样,既是过去却仍在存留;又好比“QC”(御用大律师)早已改为“SC”(资深大律师)那样,还是有人摆脱不了老习惯。

英女王访港的旧照三不五时给翻出来怀念,但没多少港督会被这样缅怀。这样一份去政治化的情怀朦胧而美好——因为朦胧,所以美好。英殖战前的歧视政策,华人不许涉足欧式风格的社区和建筑场所,不可山顶洋人住宅区度宿,有意无意地不被提起。中英谈判之前华人无法挤身政府高层官位,但现在为人记得的只有英国撤出前的急剧民主政制发展。若说恋殖,当中既有依附着大英帝国的身份象征,更有对当前处境的不满和焦虑。

《皇后大道东》唱得街知巷闻,便是正值六四之后、回归之前。相隔三十年,“知己一声拜拜远去这都市”再次切中时势。在“人民如潮涌”的当下,不幸地皇后大道西、东抑或中的困扰仍然在一些人心底里挥之不去。“这个漂亮朋友”这次是永远的道别,其子继位成为查理斯三世。一个时代的终结是否可惜,取决于有没有更好的新篇同时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