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民粹政客骑劫政党

撰文: 倪文迪
出版:更新:

英国前外相卓慧思(Liz Truss)周一(5日)在保守党党魁选举中,以81,326票打败获得60,399票的苏纳克,并于翌日经英女王任命为新首相。卓慧思的作风甚具争议,一些人批评她仅得到8万多张选票,占英国4700多万总登记选民不到0.2%,凭着这么少选票而成为首相的民主授权不足,甚至反映英国政治制度不够“民主”。

不过,这种批评并没有考虑到英国选举制度的逻辑,并不算公道。事实上,并非所有民主选举制度都是由选民直接选出领袖,若认为只有直选才算民主,那是偏颇和狭隘的理解。英国所行的民主选举制度历史悠久,某种程度上可算是全世界延续最长时间的一个,基础是以国会为权力核心的议会制。由于英国议会座落於伦敦市内的西敏宫(Westminster Palace),其制度因此又称为“西敏制”。

英国首相卓慧思:英国1922委员会(1922 committee)主席布雷迪(Graham Brady)宣布卓慧思当选保守党党魁,以及将担任英国首相。图为2022年9月5日她上台与他拥保,接受他的祝贺。(AP)

西敏制议会制的游戏规则

议会制跟总统制国家的民主选举的最大差别,在于前者选民不是直接选出政府领导人,而只是在不同党派之间作出选择。选民按党派的执政理念来决定是否投下一票,得票最多的党派则在议会执政,或与其他理念相似的党派组成执政联盟,而政府领导人则由执政党自行选出。由于执政党已在选举中得到大部分民意授权,因此其选出的领导人也可视为间接有民意授权。以英国为例,2019年大选时选民已投票支持保守党,约翰逊这个党魁本身亦非由选民直接选出,他辞职后由谁继任由保守党决定,并不需要再全国重新普选一次。

在这制度之下,选民在投票时已充份知道领导人并不是由自己直接选出来。民主本来就可以有多种形式,这种选举制度的差异难言用于全盘否定为不民主。而且除了英国之外,大部分欧洲国家、印度、日本都是实行议会制,民众同样不能直选领导人,但并不影响它们是否民主。

“特朗普化”令议会制变色

真正影响英国政治民主成色的,并不是卓慧思只得保守党员投票支持的问题,而是英国政坛近几年日渐脱离以往政党政治的框架,党魁由代表党派理念渐渐变成骑劫政党的政治表演家。这个风气可以说是在2016年美国大选时由特朗普所带起,他特立独行的言论和政治取态都跳出了传统美国党派政治的框架。初时,特朗普似乎为政坛带来新刺激,但他以民粹主义煽动群众的不理性以获得支持,反而渐渐骑劫了共和党。上月,共和党内曾支持弹劾特朗普的众议员利兹切尼落选党内初选,便被认为反映了共和党被特朗普私有化成“特朗普党”的证明。

而将民粹元素移植到英国政坛的,便是曾被称为“英国特朗普”的约翰逊。约翰逊同样走民粹路线,以煽动英国民众支持脱欧而在政坛快速崛起,并得以接替无力完成脱欧协议的特雷莎·梅。他的民粹支持度令他得以骑劫保守党,使党内日渐分裂,政策不得不向其个人目的倾斜。在这样的民粹风潮之下,选民投票到底是在意党派的执政理念还是因为个别政客的民粹风格,已渐渐变得模糊不清。

约翰逊有“英国特朗普”之称。(路透社)

现在约翰逊因为无力处理英国乱局而辞职,但一方面保守党内部已经失去了方向,另一方面选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认何的是保守党还是约翰逊,又或者只是希望有政治人物能带来一些改变。卓慧思当选的问题不但在于她政治作风具争议性,减税的主张不能解决英国问题,而且她在党内支持度也不足,与苏纳克的差距只有14个百分点,不单比2019年约翰逊与对手的差距32个百分点有很大差距,也是自2001年以来保守党两位候选人投票结果最接近的一次。这样她难言代表保守党以及其选民基础,能否整合党内分歧也成问题。

YouGov上周一项民调显示,只有12%的英国人预期卓慧思会是好首相,52%预期她是差劣领袖。而《观察家报》的另一调查亦指出,2019年大选投给保守党的选民中只有35%觉得卓慧思可以胜任。由此看来,卓慧思难言是一个好的民选代表。英国政坛的困局也在在反映了,破坏西方民主制度健康基因的最大因素是民粹思潮正在骑劫政治,而非所谓来自中国的外部威胁。如果西方只知道强调中国威胁论,却任由民粹继续下去,他们的民主政治将会面对更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