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针”的重点在于如何做

撰文: 倪文迪
出版:更新:

周四(9月1日)开学日,但随着疫情升温,师生面对的挑战仍然不少,教育局周二(30日)亦宣布一系列提高接种率措施。由11月起,中学要有九成学生打第三针才可申请全日面授,现时的门槛是第二针,而中小学生在10月起要完成三针才可参与体育或吹奏乐器等涉及除口罩和身体接触的课外活动。

医学专家早称打齐三针可以减低感染Omicron病毒的重症和死亡率,政府针对中小学生“谷针”合理有其合理。从年龄层看,3至11岁儿童第三针比率为11%,12至19岁青少年为53%,两者都较成年人的七至八成低,最近一两周政府汇报需要个别或全校停课的学校稍见上升,大概每天七至八家。再者,他们打齐三针后亦可减低病发后传染保护力较低的同学和同住家人的机会。

教育局推出“学校疫苗接种”嘉许计划,如90%或以上学生完成接种三剂疫苗,可获金奖,80%或以上至不足90%则获银奖,70%或以上至不足80%则获铜奖。(资料图片)

全日面授课最有利学习

“谷针”有其需要,但办法值得留意。政府曾于两年前称半日制面授可以“避免同学于午膳时脱下口罩,减低感染风险”,但午膳染疫的风险理应可控。不少中小学生正正在半日课堂结束后在外用膳,跟全日面授无异。从防疫角度考虑,能够外出用膳的学生已经打齐三针或至少打了两针加曾染疫,再加上所有学生每天快速测试,他们能及时测出染疫从而接受隔离的机会较其他人高。因此,学生回复全日面授课,未必增加校园播疫风险。

从学习效果来看,过往两年不少师生也感受到网课的学习进度不及面授,小组活动、实验和师生辅导学习也减少,更有基层学生更因为家庭空间狭小、网速低,连上网课也成问题。因此,尽快回复全日面授才是对学生学习最大福祉。

嘉许计划弊大于利 谷针对象要弄清

当局另一招是接种嘉许计划。学校学生的第三针接种率达七、八、九成就可分别获铜、银、金奖,获奖名单会上网。有小学校长担忧现时小学满足两针九成的目标已难,三针九成更难。即使中学生接种三针率相对高,有中学校长亦表示,打针旨在保障健康和社会责任,但局方此举却向家长及学校添压力。

诚然“谷针”具体措施未必达致防疫,很多时候亦难免扰民,但只要措施有效,各界应当接受谅解,但在推动儿童和青少年疫苗接种一事上,主要障碍不在学校而是家长。即使学校向家长力陈学生打针利大于弊,仍有少数家长不放心而拒绝好意,或者到最后一刻才给子女打针,拖低接种率,学校因在奖励计划不达标而被标签只好喊冤。

港大医学院团队成员,左起:家庭医学及基层医疗学系助理教授(兼药理及药剂学系)尹旭辉、港大医学院药理及药剂学系副教授陈慧贤、港大医学院药理及药剂学系助理教授(研究)黎子骏。(港大提供)

更好的做法是政府在这两个月派员到校或者直接联络家长,直接向家长扫除疑虑误解。例如接种复必泰后患心肌炎是不少家长担忧给子女打针的原因,日前港大学者发现虽然接种第二针后出现心肌炎风险是无打针者的十倍,但第三针的风险较低,总体异常比例则有如中六合彩般非常低,接种益处比风险大。部分家长可能会选择性吸取资讯,注重十倍比例而非异常机会率,需要医护人员解读。

此外,正如一些校长提议,政府应加派医护人员参与到校接种服务,让学生毋须争相预约疫苗接种中心。上述做法较奖励计划更见实效,亦可减少学校之间比较,学校和家长之间分化。

今年开学殊不容易,校长师生要忙于应对多变的防疫措施,加上部份学校老师流失未齐班,移民潮多少也打击教育气氛,政府应在此艰难时期多加肯定学校的付出,减少各项无形压力,共同抗击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