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多声道|安倍晋三政治遗产加剧日本右倾
2022年7月8日,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于奈良遇刺身亡,时正发表参议院选举助选演讲,支持同是自由民主党的候选人佐藤启连任。同月10日,自由民主党与同是“修宪势力”于选举大胜,难免猜测与民众对安倍晋三遇刺身亡的同情心理有关,但关键在于安倍晋三在任首相时日本右倾化的政治遗产,日后更将蔓延。
来稿作者:潘俊恩
强化日本右倾史观,修改历史反战教材
安倍晋三生前锐意以右倾史观,带动历史修正主义修改教科书。日本右翼视《日本国宪法》(《和平宪法》)为战败国的耻辱象征,对日本无条件投降产生心理抗拒,背后潜藏对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东京审判)的切齿。
安倍晋三在任首相期间,强化日本的历史修正主义思潮,强调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后对日本战犯的审理是“胜利者对失败者的审判”,否定顾及亚洲国家间历史关系的“近邻诸国条款”和“自虐式的历史观点”,并以“领土教育”和“爱国心教育”推动修订教科书,利用更坚定的民族主义安抚极端保守主义者,推动政治进入教育系统,打压所谓“极左教育倾向”的无声抗议。当中将“南京事件”取代“南京大屠杀”、淡化慰安妇内容、描述盟军强加宪法于日本并控制于孱弱状态、强调拥有独岛和钓鱼台主权等等,声称能“更平衡史实”。日本以右倾史观修改教科书,削弱保持日本超过70年和平的反战讯息,逐渐远离二战后的和平主义路线。
执政联盟选举大胜 右翼政党主导议会
执政联盟于参议院选举大胜,意味右翼政党将主导议会政治。安倍晋三遇刺身亡后,第26届参议院议员通常选举如常于同月10日举行,为安倍晋三生前所属的自由民主党增加有利因素,日本媒体更有共识指部份选民因而投下“同情票”,是次选举提前投票人数约为1961.4万,较2019年增加14.95%,创下历史最高。参议院改选及补选的125席中,自由民主党夺下过半的63席,公明党取得13席。参议院共248席,自由民主党和公明党同属执政联盟,经过改选及补选后,加上非改选席位共占有146席,连同日本维新会的21席,以及国民民主党的10席,“修宪势力”4个政党在参议院共取得177席(71.3%),超过3分之2(166席)的门槛。值得注意的是,在众议院的465席中,“修宪势力”同样拥有超过3分之2(310席)的346席(74.4%),是为“超级多数”。“修宪势力”的擡头,预示右翼政党未来将垄断议会政治,左翼力量面临式微或被打压。
政治遗产承先启后 修宪势力图谋松绑
日本右翼份子一直寻求突破二战后的制肘,安倍晋三承先启后。右翼份子认为《日本国宪法》是美国等盟军强加日本的枷锁,使之耿耿于怀,窒碍日本实现“独立自主”。历届自由民主党通过修改宪法解释等方法,逐步突破制约。安倍晋三称继承外公岸信介的“DNA”,毫无保留展示亲美反中的态度,执着于修宪。安倍晋三从政期间,明确提出“摆脱战后体制束缚”,恢复日本为“正常国家”,通过确立“国民投票法”明确修宪程序,推动《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国际和平支援法案》和《和平安全法制整备法案》等法案,为解禁“集体自卫权”、将自卫队升格为“国防军”和修改《日本国宪法》第9条“永久放弃以国权发动战争”铺路。透过不同途径,日本政治生态逐渐右倾化。
修宪作为安倍晋三的政治遗产,势必在议会得到延续。自由民主党以“守护日本”及“创造未来”两大主轴应对是次宣战,而后者主张修宪,把自卫队写入《日本国宪法》第9条,新设紧急事态应对条款,并将军事预算提升至国内生产总值(GDP)2%以上,回应安倍晋三生前推动的政策,而自由民主党于参议院选举大胜,修宪助力一发不可收拾。《日本国宪法》第96条规定修宪“必须经各议院全体议员3分之2以上的赞成”,并须在特别国民投票或国会规定的选举时进行投票“获得半数以上的赞成”。
如今“修宪势力”无论在参议院还是众议院,均取得超过3分之2的门槛,势力如日中天。修宪一事如箭在弦,分别在于自由民主党主张将《日本国宪法》第9条的章节名称从“放弃战争”改为“安全保障”,以及新增“不妨碍行使自卫权”,作为“永远放弃以国权发动战争、武力威胁或武力行使”的前提,侧重点在于渐进式军事松绑,企图架空条文;公明党则强调环境权、隐私权和地方自治。
安倍晋三遭遇不测,直接强化自由民主党的执政地位,其作为参议院的最大政党,必然软硬兼施,使其他“修宪势力”更倾向自身的主张,作为最后的共识。日本的社会民意对亦修宪意识不断加强,《朝日新闻》的民意调查显示,有超过一半的56%受访者认为修宪“有必要”,只有37%的受访者认为“没必要”。从议席数目的门槛和国民投票比率,修宪的2个前设已经基本达到,议会将逐渐为修宪达成共识。
安倍晋三骤然离世,右翼政党于参议院选举大捷,“修宪势力”成功继承其政治遗产,今后日本右倾份子的态度将更趋强硬,修宪蓄势待发,唯一变数在于美国的制约,于日本军国主义擡头的风险和中国崛起中抉择,而较大机会是承担前者,制衡后者,难以取得微妙的平衡。
作者潘俊恩是城市智库成员、立法会议员助理、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行政学系社会科学硕士。文章的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观点”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