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多声道|中国是香格里拉对话的最大受益方
在中美处于对峙、台海、南海、朝鲜半岛等地缘政治竞争态势加剧,以及俄乌战争的背景下,被疫情阻隔二年的新加坡“香会”如期召开,可说为与会者提供一个良好沟通平台,让各方各抒己见说出心声,并加以探讨维护区域和平,共同创造一个安全、防务、可持续发展环境。
来稿作者:陈文坪
不过,从中方军方代表的“抱怨”可看出,中西文化差异凸显。中方一位大校军衔与会者连续参会9次,还是无法看出香会论坛的作用与不同,认为新加坡香会应类似北京香会那样,不应该有那么多“吵杂声”会更好。
因冠病疫情停办二年的“香格里拉对话” (简称香会),今年再度在新加坡举行实体会议。为期三天的第19届香会6月10日开始,于6月12日落下帷幕。据主办方介绍,本届香会聚集至少东西方42个国家的约500名政府高层、军事将领和安全专家出席,37个代表团由部长级官员率领。与会者包括30多名三军总长等防务高官,及知名学者。
出席香会的有美、中、日、韩、英、加、澳、纽、德、法、瑞士、印度、东盟10国等,俄罗斯因入侵乌克兰而不受邀与会。香会可谓是高官云集,对国际、区域、甚至国与国之间的安全、防务作全面的探讨与交流,是一项双赢、多赢,富有成果的会议。
香格里拉对话(The Shangri-La Dialogue)是由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以及新加坡国防部亚洲安全峰会办公室携手组织的年度论坛。2002年首次举办,其后每年六月上旬前后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大酒店召开,故得名“香格里拉对话”。顺便一提,香格里拉大酒店地处市中心,环境独特,保安封路所造成的不便可降到最低。过去的“习马会”在此举行,美国总统特朗普等政要访新都入住香格里拉。
所有与会国家都是赢的一方
本次香会谁是真正的“赢家”?有媒体说是主办方,因新加坡与多国签署加强防务联系,包括与中国于2019年签署加强版《防务交流和安全合作协定》(Agreement on Defence Exchanges and Security Cooperation),这次的对话是协定的其中一项倡议,反映两国自2008年首次签署这项协定以来,关系持续加强。具体事项有:两国国防部签订的《关于五年军事人员培训合作的协定》,以及新加坡武装部队军训学院(SAFTI Military Institute)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签订的学术谅解备忘录。
也有媒体说是中美两国,因双方相互向对方传达了忧虑及避免冲突的底线。双方就台湾问题阐明立场。中方警告,若有人试图将台湾分裂出去,解放军必将“不惜一战,不惜代价”。这一说法,清楚告知全世界,有关台湾问题是绝不退让的余地。
也有说是日本,因首相岸田文雄在对话会作主旨演讲并阐述“岸田和平愿景”;也有说是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因香会破例让他无须到场而通过视讯演讲;更有的说是东盟,因中美都公开表示,无意要东盟国家选边站。无不众说纷纭。
不过,笔者认为,所有与会的国家都是赢者,赢的一方。因为,当事国或与会代表提出的安全、防务、甚至疑虑等等问题与关切,都被传达出来,让各方清楚知道。这也是论坛/对话的真正意义所在。
还有,香会对话之余,也促成了世界两大经济体的中美两国防长首次会面,双方会谈态度虽强硬,但会谈结果还算“顺利”。“顺利”两字,是中方防长魏凤和在与美国防长奥斯丁会谈结束步出会场受询时亲口对媒体说的。可见中美高官面谈所带来的好处,就是无须隔空喊话,可见中方是香会最大的受益者之一。因为,国防部长的声明等同于军方的声明。解放军不会怯战,而且还会迎头痛击任何来犯者。
不过,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高级研究员赵小卓大校提出,一些人认为香会为美国及其盟友的利益服务,课题也“指向分歧多于指向合作”。对此,新国防长黄永宏医生却给予有力反驳。他说,能想像解放军的代表会觉得会议太“喧闹”,但中国需要自己判断是否从参加香会中获益。他说:“当国防部长作为一国代表团的团长,说自己的背景是搞火箭的,并且能明白核武器的破坏力,这绝对能使平白的表述更有血有肉,话题也就推进了。” 这是一针见血地点明出席香会所能达到的效果。
外交优先的“希山模式”可取
马国防长希山慕丁在香会上提出“以外交优先的方式处理争议”,是一个符合各方解决问题的良好机制,是值得与会者或主权利益纠纷者认真考虑的。希山说:“南中国海问题可能沦为这个时代最致命的冲突之一,这并不是危言耸听。” 他认为小型多边主义(minilateralism)将能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的确,通过外交谈判等文明手段或途径解决纠纷,不但可化解敌对状态,也可减少不必要的摩擦。只要增加合作,共用资源,必能加强友好关系;进而化干戈为玉帛,为双方寻找永久的解决方案。这是人类自古以来的文明,过去如是,今后亦是。用“希山模式”解决争端,相信世界更加和平、更能长治久安。
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以及相互尊重彼此的差异,人类才有望齐心协力解决共同面临的全球挑战。如当今世界面临冠病疫情、极端气候变化、核武器研发威胁、全球金融体系稳定性等,这些都必须依靠国际社会携手合作与解决才能达成。通过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是应对这些挑战、实现世界和平与可持续发展的文明途径。
作者陈文坪是新加坡时事评论人,关注新加坡、马来西亚、中港台等地的政治时事和经济民生。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观点”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