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多声道|以铁路宏开西北新篇章——对第六届政府班子的寄语
第六届政府管治团队将于李家超带领下,在国家主席习近平面前庄严宣誓,未来五年需要竭尽所能,向市民兑现政纲内容,并继续完善并执行上届政府的跨届期施政布置。其中一项重中之重,便是推动落实开发北部都会区。展望未来五年,对于北部都会区是关键的奠基期,使香港与大湾区城市联动,加速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此时间段可谓定石。
来稿作者:梁业鹏
具蓝图需思量配套 交通为诸事之首
本人于社区深耕多年,观察目前情况,天水围公共交通配套多由北往南前往市区,巴士路线需要“兜完”大部分天水围屋邨,再经过天水围南离开。“先北后南”的路线设计,使天水围南成为尾站,令邻近传统市区的相对优势,变成上车必当“沙甸鱼”的绝对劣势。错误规划,亦造成天北转车烦、天南上车难的困局。
李家超政纲中明确表示将北部都会区视为香港的新发展引擎,将其纳入其六大核心政策之中。北部都会区与大湾区特别是深圳的联动,剑指科创,为香港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供协同效应,正正是香港融入国家发展的重要定位。然而,面对急速日新的发展,香港在科创发展板块本应急追落后,要靠新政府班子在政策与规划上拆墙松绑。以目前可见香港西北一带的城市规划,受限于前人思路与布置,比如住屋、交通、社区配套,仍然是小区零布、五脏俱全的方式存在,但面对未来急遽增加、洪峰将临的社区与交通需求,必将不胜负荷。
以铁路为血管 丰富新界西北肌理
《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中提及,《策略》目标吸引大量较年青的人口迁入新界北部地区,政府将率先把北部经济带整合为北部都会区,藉其接壤深圳的区位优势,促进香港融入国家和大湾区的发展大局,并以港深融合发展为助力,把北部都会区发展为香港第二个经济引擎和宜居宜业宜游的都会区。众所周知,香港之所以能于过去四十年推动都会进步成型,人才跨社区就业,主要因为公共交通及铁路带动的高密度紧凑型城市发展模式奏效。铁路缩地成寸,促进人流,有效利用紧绌的土地资源,将香港建成了一个世界级的大都会。既然政府有意推动于香港打造一个新都会区,势必需要加强区中人流的输入输出,形成管道。加强现时铁路互联网,汇通本地,甚至连通湾区,正式实现一小时舒适生活圈,应是未来政府的思考路向之一。
北部都会区大概包括了元朗区和北区两个地方行政区,北区已有铁路从上水通达罗湖,而在元朗方面,处于核心的洪水桥、厦村几可称为一街之隔的天水围站,人口超过30万,却只有一个铁路站将人员拉动。现时贯通屯、天、元的西铁线的载客量几近饱和,而随著洪水桥、横州的新发展,加上屯门车延线的开通使客量大增,单以一条西铁线实未能应付将来新界西北的发展进程。面对将来目标容纳约250万人居住,提供65万个职位的宏大蓝图,现时思考加强载量与联通关口直通深圳,实有必要。
我建议来届政府研究新设铁路路线,参考天水围明渠走向,由天水围北出发,在天水围医院、屏山旁、洪水桥再前往市区,拉动北部都会区核心往南通往传统工商区域,更建议预留发展空间,由天水围往北伸延,成为第三条来往中港两地的铁路。
面对国际和国家发展朝向多元及创新经济发展的新形势,香港以北部都会区作为切入点,形成新经济增长点,力图从根本上解决香港青年的就业前景和长足发展。我非常期待李家超先生带领新一届政府班子,多到北部都会区两个核心走走,将发展建设情况紧紧把握,将竞选承诺及早兑现——同为香港开新篇。
作者梁业鹏是民建联元朗支部社区主任。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观点”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