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观点】林郑的“辞职论” 不明智的政治宣言

撰文: 香港01
出版:更新:

本周二晚(3月15日),三名特首候选人出席由七间电子传媒举办的选举论坛,林郑月娥表示:“如果香港人的主流意见认为我无办法担任行政长官,我系会辞职”,外界普遍认为,这句“金句”可谓她整场辩论的败笔。一个政治人物被民意追捧、又或被民意挞伐,从来都不会无缘无故,林郑月娥何以在民意战上陷入苦战,她是时候要省思了。

三名特首候选人曾俊华、林郑月娥、胡国兴出席电子传媒论坛。(照片由大会提供)

林郑月娥的“辞职论”成为整场选举论坛的最大热点,无缘出战论坛、改当评论员的叶刘淑仪,便评价这个说法堪称败笔。有学者更认为,林郑月娥此言是犯下大错,就算她能当上特首,这句说话亦会在她五年的任期内不断被重提。甚至有建制派人士亦觉得不忍卒睹,因为此将令支持她的中央,陷入极为被动、尴尬的境地。而其他阵营的支持者,更将林郑月娥的“辞职论”奔走相告,在互联网讨论区与社交媒体大书特书,著她要说话算话,切莫“走数”。

如何量度民意 民调能否作准?

然而,林郑月娥的“辞职论”有一个关键点,就是甚么才是“香港人的主流意见”?不少港人会以民意调查作为重要指标,例如《香港01》独家委托港大民意研究计划进行的民调,林郑月娥的支持度为32%,较曾俊华大幅落后19个百分点;至于另一个由岭南大学进行的民调则显示,反对林郑月娥出任特首的比率高达44.5%,成三位候选人之“冠”。

但是,以民意支持度落对手,是否就是林郑月娥所说的“香港人的主流意见”?又或者有民调显示其反对比率偏高,但至少仍未过半,对她来说又算不算足以令她辞职的“香港人的主流意见”?还是由坊间另一个民调机构所做的调查,显示林郑月娥的支持度略高于曾俊华,这样的结果才是林郑月娥所指的“香港人的主流意见”?

“嬲嬲上到鼻哥” 怨气其来有自

到底哪一个民意调查最能反映“民意”、怎样的数值才等于香港人的主流意见?还是直接在社交媒体上比拼谁人“呃like”最多、谁人被“嬲嬲上到鼻哥”?可能又是另一个没完没了的争辩。但相信可以肯定的是,纵横官场三十六年的林郑月娥说出这番一点也不聪明的话,应该是她确确实实地感到在民意战上处于弱势,又或至少没如预期般出现明显优势,在迟迟未能打开新局面之下,被逼得急了才说出这番不该说的话。

然而,必须要问的是,林郑月娥为何陷入今天的这种窘境?要知在五年前,林郑月娥被视为接任政务司长的大热,她的民望在一众主要官员中可谓一时无两,甚至有人会觉得,林郑月娥是以其自身的高民望,支撑著整个梁振英班子。为何五年后的今天,林郑月娥却在民意战上如此进退失据?

三名特首候选人继电子传媒论坛后,会在选委合办的论坛上再度交手,谁能获得选委青睐?(资料图片/罗君豪摄)

民意如同流水 载舟亦能覆舟

世上没无缘故的爱,也没无缘故的恨。政治人物被民意追捧,可以是因为处心积累地“呃like”;但政治人物被民意挞伐、尤其是如林郑月娥般的起落,亦是日积月累的结果。当然,林郑月娥现时面对的问题,或多或少因为她确实接收了梁振英弃选后的政治遗产──西环的力撑、建制的铁票,但同时亦无可奈何地一并接收了梁振英的民意欠债,不满梁振英的民意,于是也迁怒于林郑月娥,令她在民意战上举步维艰。

不过林郑月娥亦应深思,她现时的处境,只是被梁振英“连累”?近年社会对林郑月娥的看法出现微妙变化,确与她的处事风格有关,相信不少港人至今仍难释怀的是,在2015年爆出铅水风波后,有受影响市民向官员示威陈情,著官员饮下疑似“铅水”以示水质安全,却遭林郑月娥在立法会上回驳一句“官到无求胆自大”,为“被辱”的官员“讨回公道”。但是,铅水事件显然是政府监管不力,官员失职在先,才导致大量市民活在铅水惶恐之中,生活、健康备受威胁,林郑月娥对如山民怨民苦不但未加安抚,而是急于为官员撑腰。在公众眼里,受铅水影响的居民是受害者、失职官员是加害者,但林郑月娥却将两者逆位,居民饱受铅水之苦之余更被扣上“辱官”的罪名,公众又怎会心悦诚服?

当然,民意从来都如流水,有高亦有低,而作为一个政治领袖,本来就不应老是跟在民意之后,在进锐退速的民意变化中迷失方向;但同样地,对于民意变化,政治领袖亦不可不察,否则只会变成脱离群众,施政取向、官治风格愈来愈离地。与其埋怨市民对自己有误解、甚至责难批评声音如同“白色恐怖”,一个有担当的政治领袖,应懂得掌握民意变化、更要了解民意变化背后的因由,才能将仿如流水的民意,成为施政的载舟之本,而非覆舟之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