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观点】朴槿惠被罢免 难言是民主的胜利

撰文: 香港01
出版:更新:

本周五(3月10日),韩国宪法法庭通过弹劾总统朴槿惠决议,她被即时免去总统职务,成为韩国史上首位被罢免的总统。对于不少韩国民众来说,朴槿惠倒台固然是民主的胜利,但与此同时,朴槿惠事件亦反映韩国政治弊病丛生,若然财阀政治、政治制度等问题得不到根治,就算倒了一个朴槿惠、只怕还会有无数的朴槿惠。犹记得朴槿惠上台时,喊出了“开启实现梦想的国民幸福时代”的口号,如今却因身陷贪腐风暴被罢免,更失去了司法豁免权,势将面临被刑事起诉,甚至有机会沦为阶下囚。但讽刺的是,朴槿惠的下场,却一定程度反映了韩国民主化的成就。

韩国总统朴槿惠“亲信门”案特别检察组公布调查结果,指确认朴槿惠与崔顺实共谋,向三星集团收贿430亿韩圜。(路透社)

兵不血刃罢总统 民主化里程碑

其实韩国的民主化,只是最近三十多年的事,朴槿惠的总统父亲朴正熙,就是在1961年发动军事政变夺权,在他的铁腕管治下在位长达18年,在1979年遭暗杀身亡。其后的总统全斗焕,亦是透过发动政变上台,他更派兵血腥镇压反对运动,造成数以千计的民众死伤,亦即是震惊世界的“光州事件”。直至1987年,社运领袖朴钟哲被警察严刑拷问致死,触发其后席卷韩国全国的“六月民主运动”,全斗焕才被逼下台,韩国才逐渐走上民主化之路。

因此,朴槿惠被罢免的意义是,相比过往韩国领导人被赶下台,往往伴随著残酷的血雨腥风,就如她的父亲朴正熙连性命也不保,但朴槿惠则是由严谨的议会、法院程序,完成整个罢免过程,民众的示威、抗争活动,普遍也是和平进行。可以说,韩国是在“兵不血刃”下,就将朴槿惠逐出青瓦台,民众已不用再为更替政权而牺牲性命,成为韩国民主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但必须要留意的是,韩国自从有民选总统以来,亦有总统都“不得善终”之说,除朴槿惠之外,此前的李明博、卢武铉、金大中、金泳三及卢泰愚,其家人甚至自身,都卷入了贪腐丑闻,其中卢武铉更是因家人被指涉及贪腐问题,最终选择了跳崖自杀。历代韩国民选总统都摆脱不了一个“贪”字,或许反映出,朴槿惠事件未必是一个孤例,背后或显示韩国在民主化过程中的结构性缺失。

相信很多人会即时联想到一直为人诟病的韩国财阀政治,政党与财阀的关系每每密不可分,而“财阀治国”之说,更是甚嚣尘上。事实上,韩国的财阀规模庞大,一直垄断韩国经济,根据2015年新加坡东亚研究所提交的报告,头5位财阀加起来的收入,就占韩国2015年GDP 58%。

韩国财阀势力大 官商勾结难治

也许就是因为财阀富可敌国,左右国家经济,以致其肆无忌惮,甚至公然勾结政要,以谋取利益。在去年,已然有媒体揭发达50家韩国企业曾向朴槿惠的“闺密”崔顺实名下的基金捐款,而是次弹劾案中,正因三星、乐天、SK等企业的“捐款”,令朴槿惠被视作有受贿之嫌。而多位前总统,亦曾被揭发与财阀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此更证朴槿惠事件并非孤例。

另一方面,亦有人会认为,朴槿惠的堕落,或许和南韩的政治制度有关。根据《大韩民国宪法》,总统任期为5年,不能连任,此制度的设计原意有二。一是汲取军政府长期统治的历史教训,防止一人专政,杜绝倒退回威权统治的一切可能。二是令实现民主化后的韩国总统免受连任压力而有所顾忌,于任期内秉公执政。

固然,从卢泰愚开始,历经金泳三、金大中、卢武铉、李明博及至朴槿惠,政权顺利交替,无疑达成制度设计目的,但其引起的问题亦不容忽视。一方面任期过短,政策难以延续;另一方面,总统政治生命短暂,难免预先为卸任后铺路,而以南韩的政治、经济、社会结构,总统为卸任谋后路难免要与财阀沾上关系。而事实上,每当韩国总统进入任期尾声,皆爆出涉及财团的贪腐案件,而冰封三尺,亦岂是一日之寒?

总统密友可干政 裙带关系之恶

但更深层次的问题,可能是出于韩国的民族“劣根性”。韩国是一个讲求人情,甚至可说是裙带关系盛行的社会,因此,总统本身能否远离各种利益诱惑或权钱𫐖轕,本来已非易事,总统的身边人要抵得住引诱更是困难,例如崔顺实竟向梨花女子大学施压,逼使校方破格“关照”其女儿入学,而校方竟然就犯。而且本身并无官职在身的崔顺实,更能自恃与朴槿惠的私交,在青瓦台横行无忌,凡此种种,正好揭露出韩国在民主化的面纱下,裙带关系的扭曲与丑恶。

距离1987年韩国人民以公投的方式通过了新宪法、恢复民主选举制度,至今已近三十载,但朴槿惠正好警醒韩国人:韩国的民主发展,其实仍处于颠簸之途。纵然今次朴槿惠下台,但如果上述的种种问题未得到解决,只怕朴槿惠不会是最后一个涉贪的总统,要说韩国的民主已取得“胜利”,实际上恐怕仍是遥遥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