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观点】禽流感十面埋伏 应尽快落实中央屠宰
在上周三(3月8日),中央工程学院院士钟南山指出不排除H7N9禽流感有人传人的可能性。而他于2月25日也曾指出内地H7N9病毒出现变异,开始呈抗药性反应,并呼吁市民不要购买活家禽。虽然现时香港少有出现本地禽流感感染个案,但政府仍需要防患于未然,落实有效的防御措施;而最有效的防疫之道,莫过于落实久悬未决的家禽中央屠宰方案。必须强调的是,现时内地当局已对H7N9严阵以待。在今年一月起,内地已共有近400人证实感染H7N9,共一百多人死亡,死亡率达三成之高。虽然有指这死亡率或被高估,因为确诊禽流感个案一般为严重个案,而病情较轻的感染者,则少有求医;然而,此说法亦道出了另一个事实,就是禽流感感染者数目,恐怕不止如此。
香港人烟稠密 慎防病毒突变
众所周知,香港人烟稠密的环境容易令流行病急速传播,纵然近年香港少有本地感染的禽流感个案,但不能忘记的是,在1997年香港曾出现多宗人类感染禽流感个案,造成六人死亡。而自2014年起,香港也曾出现多宗外地感染的H7N9个案,加上禽流感时发生基因型变化,香港政府、市民实在不能轻视禽流感对香港带来的风险。
无可否认,香港政府在1997年出现禽流感(H5N1)感染个案后,已规定内地供港活鸡必须先作随机血清检验才可出售,但检查所有活鸡的时间过长、成本过高,实际上不可行,因此渔护署只会作抽检。在现时的制度之下,政府只能确保少于2%的鸡只受到感染,换言之,在港出售的内地活禽,仍有机会有受感染的漏网之鱼,若染病禽鸟流向活禽市场,势对市民的健康造成威胁。
中央屠宰场万事俱备 政府却叹慢板
至于防范之道,2015年港大的研究报告已明确指出,就是关闭活禽市场。研究也指出,市场活鸡为病毒的主要感染源,市场活鸡H7N9的阳性率平均为3%,个别地区最高可达15%,只有关闭活家禽市场,才能有效减低市民感染禽流感的风险。而去年访港的中央工程学院院士钟南山以及食物及卫生局辖下的卫生防卫中心,也曾建议香港改行家禽中央屠宰制,以减低疫症爆发的风险,然而,政府却迟迟未有落实相关建议。
事实上,成立中央屠宰场可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在2006年,政府已推出完善方案,计划在上水石湖墟建设家禽屠房。由于此地邻近本地家禽农场,也完善连接各地交通网络,加上选址距离民居达200米,对当地居民影响有限。虽然当年环评报告指出屠房会产生大量污水,然而,报告亦已提出解决方法,就是接驳污水渠到污水处理厂。然而,政府却迟迟未有拍板实施方案。
政府一直未有清晰交待方案迟迟未能落实的原因,当官员到立法会答话时,也只是含糊其辞,未能清楚解释个中因由。在2010年,政府向立法会食物安全委员会提交的资料文件指出,政府未有落实家禽中央屠宰政策,是因为其在商业上不可行、无利可图、难以找到商人投资相关项目;惟此说实难以服众,事实上,在2006年,政府提出中央屠宰方案时,社会已有声音指出政府应负担营运屠宰场的责任,政府在2010年时再次提出商业上的困难,有逃避责任之嫌。
而文件以“特别是爱好烹饪的市民”强烈反对为由解释为何未有落实方案,则更是无稽之谈。观乎文件附录有关市民对活鸡需求量的统计数字,即可见政府的说法并不合理,在2003年,活鸡仍占港人的鸡只食用量约39%,及至2009年,其比率已下降至6%,其跌幅之巨,可见香港人的食用习惯已经改变,活鸡已非大多数市民的必需品,而是变成“奢侈品”;而在这些年来,也鲜见“爱好烹饪的市民”对活鸡供应下降有强烈反应,可见“市民反对”之说实属过虑。而从社会现实看来,最反对方案者反而是一众从事活鸡供应行业者,这令人怀疑,业界的反对势力,才是中央屠宰迟迟未有落实的本因。
虽说渔农业占香港的本地生产总值不高,但是由于香港的政治制度“独特”,使其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力。现时,渔农业界占行政长官选委60席,其议席数目与从业员人数接近十多万的教育界,以及上十万从业员的保险业界相等,渔农业界的提名票可说是“兵家必争之地”。加上过去鸡农屡屡发起游行示威,行动激烈,相信不少港人仍记得,2011年时有家禽业人士在中环闹市示威,一名警员在处理事件时意外跌死的惨剧。这或许也解释,为何参选特首的林郑月娥在会晤渔农业界选委时,何以煞有介事地强调“我不喜欢买雪鸡”,并只字未提活禽中央屠宰政策。
平情而论,活鸡从业员乃中央屠宰政策的主要受影响者,政府不能对其声音置若罔闻。然而,政府在十年前已提出中央屠宰政策,而在2008年推出交还牌照计划时,亦已向放弃牌照者提供赔偿;当时政府更明言,一旦疫症爆发,从事活鸡行业者需要承担责任。从业者坚持守住本地农业,其情怀固然可敬,但是当年政府已明示风险,若从业人置诸不理,一旦政府为着大众福祉而改变政策,令其蒙受损失,在情在理,他们似乎也欠缺理据向政府再次要价。
香港莫再落后 尽快落实中央屠宰
在政府方面,其对中央屠宰方案久悬不决,也是难孚众望。今届政府常强调“迎难而上、适度有为”,在关乎市民福祉的中央屠宰政策上,又何以显得畏首畏尾?这实在令人不解。惟今届政府的任期只尚余数月,难以落实具争议性的政策,相信实施中央屠宰政策的重任,将交予下届政府。新一届特首选举即将展开,鹿死谁手,实属未知之数;惟来届政府必须拿出决心,落实政策,防范禽流感在港大规模爆发。
环顾亚洲各地,不少政府已有先见之明,实施中央屠宰。例如新加坡早在九十年代,便已禁止在传统市场屠宰活禽,并规定所有食用家禽,必须在合格屠宰场屠宰。而内地各一、二线城市,亦有鉴于出售活禽的风险甚大,已陆续实施中央屠宰。例如广东省在2014年5月起,即在广州、佛山、深圳试行“集中屠宰、冷链配送、生鲜上市”,并在2014年12月15日发布《广东省家禽经营管理办法》,规定在2015年珠三角各地级城市区以及其他人口密集的地级城市区,实行同类政策。
香港作为国际大都会,人口密集,疫病风险从来都不容忽视,2003年的沙士疫情,更是香港人的血泪教训。要知现时禽流感病毒变化甚速,香港再次爆发大型疫症的风险,并不是危言耸听。政府应尽快仿效邻邦、内地城市采取更主动、更彻底的方法防范禽流感,不然,这无异要香港市民继续“拼死吃活鸡”,长期置于疫症的风险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