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宜居与生意商机皆为香港所需

撰文: 汤文诗
出版:更新:

人力资源管理顾问机构ECA International周二(1日)发表了最新外派员工“宜居城市”排名,调查分析了全球超过490个地区的整体生活质素,香港的排名较去年下跌19位,目前全球排名第77位。香港过去一段时间实施的社交距离措施以及检疫安排被认为是导致香港排名下跌的主要原因之一,加上香港传媒环境转变,机构人员指“新闻及媒体自由”方面的评分亦影响了整体得分。

面对过去两年疫情变化,香港宜居排名下挫或许并不令人意外。而且不少外资企业或商会早就对香港各种防疫规例抱有怨言,甚至威胁将把部份香港业务或管理层撤出香港,又扬言假如特区政府不直视问题,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会被剥弱。但外资企业的上述言论是出于派驻员工认为本地不再属于“宜居城市”,抑或香港不再“有利可图”?

不少外资企业或商会早就对香港各种防疫规例抱有怨言,甚至威胁将把部份香港业务或管理层撤出香港,又扬言假如特区政府不直视问题,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会被剥弱。(香港文华东方酒店官网)

“宜居城市”无分外来与本地人

企业驻港人员只是一介外来过客,他们视香港为赚钱的地方,生活习惯没有完全融入本地,而且假以时日可能都会回到本国,因此这份以其意向为依归的“宜居城市”调查自然存在某些盲区,未必能完全适用于本地居民。不过,调查分析了医疗服务、住房及公用事业、个人安全等范畴,它们对于增加本地居民的宜居度亦具参考价值。

举例来说,对于蝉联排名之首的新加坡,ECA International地区总监Lee Quane表示当地虽然同样有“非常严格的封锁措施和加强互联网审查”,但仍能凭着在国际学校教育、基础设施和住房等其他环节的卓越表现获得首位。再考虑到新加坡在调查完成的去年8月后已逐步撤销防疫措施,可见让香港排位下跌的那两项因素仅属细枝末节,重要性不及其他同样惠及本地居民的元素。

企业驻港人员只是一介外来过客,他们视香港为赚钱的地方,生活习惯没有完全融入本地,而且假以时日可能都会回到本国,因此这份以其意向为依归的“宜居城市”调查自然存在某些盲区,未必能完全适用于本地居民。(钟伟德摄)

又如台北因为防疫关系当地减少居民休闲娱乐活动,加上城市本身出现了“日益严重的住房危机”,因此在今次宜居城市的排名上排名急跌了31位。对于快乐指数偏低与长期受房地短缺之苦的港人来说,这些问题恐怕只是更为严重。

商机是城市吸引资金人才的基本面

但是与此同时,社会亦不可以太过依赖这些以外派员工喜好为基础的“宜居城市”标准,更要切忌为此本末倒置配合这些企业的要求,而放弃一些基本原则的坚持。像是调查指外派人员的薪酬和当地物价指数差距等同一个城市就愈“宜居”,但一般外派员工的薪酬均比本地人平均水平为高,这就十分容易令人忽略后者生活需要。

而且这项调查虽以“宜居城市”名义为全球各个城市作排名,但其本质是按照外派雇员的喜好来甄别筛选有利他们生活条件的城市。如果仔细地留意个中气候一类项目的评估,其实颇受该次受访群组个人背景影响,通用代表性似乎有一定存疑空间。

香港汇丰控股近日公布业绩,集团在香港所获得的税前盈利就超过了在英国的业务,而且香港更是盈利增长的重要来源之一。如果说香港因为在“宜居城市”排行榜下跌将影响香港对资金和人才的吸引力,则未免忽略了经济机遇的重要性。(资料图片)

况且,如果说影响一所企业是否决定在香港开设区域性总部、分公司或办公室,至为重要的必然是香港能否为这些企业带来可观的盈利。香港汇丰控股近日公布业绩,集团在香港所获得的税前盈利就超过了在英国的业务,而且香港更是盈利增长的重要来源之一。如果说香港因为在“宜居城市”排行榜下跌将影响香港对资金和人才的吸引力,则未免忽略了经济机遇的重要性。

归根究柢,香港市民才是真正扎根这个城市默默耕耘的一群人,他们的健康福祉难道才是建设“宜居城市”首先值得考虑的条件因素。至于外资企业及其外派雇员,只要看到香港仍然“有利可图”,那么自然就会继续前来,没有需要治港者为他们过度忧虑。